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3|回复: 1

2010年投资项目管理师宏观经济政策第四章讲义(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7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4章货币政策(四)
一、内容提要
1、货币政策的工具
2、货币政策取向
  
二、重点、难点
1、货币政策的工具
2、货币政策取向
三、内容讲解
《大纲要求》:
1、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掌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掌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4、掌握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5、掌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6、掌握稳健的货币政策
4.3  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等。
4.3.1(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也称为“三大法宝”,即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包括:一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有影响。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减少,银行存款创造信用的规模就减少,就会紧缩经济。反之,就会扩张经济。二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超额准备金有影响。准备金率提高,超额准备金就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下降。反之,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提高。三是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社会公众信用需求预期。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点是: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强有力的,效果明显,收效迅速。缺点是:提高准备金率容易引起货币流动性不足,而且对结构调整不起作用。
    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量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手段。因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报告它们的准备金和存款状况时有一个时滞,变动的准备金率一般要过一段日子以后(比方说两周以后)才起作用。此外,变动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金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然会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如果准备金率变动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
    (2)再贴现率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再贴现率原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现泛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表现为:一是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准备金以及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应总量。二是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三是再贴现政策的告示效应。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一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二是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三是对货币供应总量、供给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微调性。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并不能强迫或阻止其贴现行为。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对贴现窗口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到前来贴现的银行;再贴现率如果经常变动,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措施。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一是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权,可以控制操作规模大小;二是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三是可以微调,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一旦发现错误可以立即逆向操作;四是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缺点是:公开市场操作技术性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需要有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公开市场业务要有效发挥作用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二是要有一个发达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三是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现实生活中,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
例题1. 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答案:A.B.C
4.3.2(掌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稳定证券市场,而对证券交易保证金进行的限额规定。
    (2)消费者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对房地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进行控制,以影响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需求。其主要措施包括:停办消费信用;提高首次付款金额;缩短分期付款的期限;限制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消费品的种类,并严格审查其付款能力等来抑制消费,促进市场平衡。
    (3)房地产信用控制
    房地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为抑制房地产投机,针对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所采取的限制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规定信用交易比例;规定银行为经纪人的证券抵押贷款的比例。
    (4)优惠利率
    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着眼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针对重点发展部门、行业和产品的生产和建设投资执行较低的贷款利率,鼓励其发展。
    (5)预缴进口保证金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4.3.3(掌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有两大类: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
    (1)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主要包括:
    1)信用配额。
    2)直接干预。
    3)流动性比率。
4)利率最高限。
(2)间接信用指导
    1)道义劝告,也称“窗口指导”。
    2)公开宣传。
3)金融检查。
例题2.消费者信用控制主要措施包括(      )
A.停办消费信用
B.提高首次付款金额
C.缩短分期付款的期限
D.限制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消费品的种类
E. 规定信用交易比例
答案:A、B、C、D
例题3、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主要包括(      )
A.信用配额
B.直接干预
C.流动性比率
D.利率最高限
E. 金融检查
答案:A、B、C、D
4.4  货币政策取向
    货币政策取向有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也叫紧的货币政策或“收紧银根”,是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给总量趋于下降。
    扩张性货币政策也叫松的货币政策或“放松银根”,是指放松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使货币供应量较大地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借以刺激经济回升。
    中性的货币政策是指温和的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减少控制在较小幅度内,而主要调整货币供给结构,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4.4.1(掌握)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等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我国在1993~1997年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首先,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第二,保持货币供给基本适度。
    第三,保持货币供给结构基本合理。
    第四,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有“松”有“紧”,实行预调、微调,防止经济增长起伏过大。
    第五,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单纯地紧缩“银根”,不是搞“一刀切”。
4.4.2(掌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等于扩张性货币政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市场利率等。
    在需求不足,未充分就业时,社会总需求较大地落后于社会总供给的经济环境下,扩大货币供应可以使闲置的生产要素得到利用,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产出,保持物价的稳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运用,需要有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灵敏的经济运行机制。否则,货币政策的功能就会发生弹跳现象。
    当已经充分就业时,扩大货币供应不能刺激增长,只能使物价水平上升,名义所得增加,引发通货膨胀。
4.4.3(掌握)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等于中性货币政策。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确保金融稳定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起到了以下作用:第一,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地增长;第二,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第三,保持了国内的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第四,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既支持了经济增长,确保了金融稳定;同时货币政策自身也在转变。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我国是很有成效的。
例题4、我国在1993~1997年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
A.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B.保持货币供给基本适度
C.保持货币供给结构基本合理
D.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有“松”有“紧”,实行预调、微调
E.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答案:A.B.C.D.E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9-30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6 05: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