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总纲》(HJ 2.1-2011)中出现了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工程分析的方法、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和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新大纲100%有要求),在复习时,利用表格进行比较会好记点,列表如下: 序号 | 项 目 | 方 法 | 1 |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 (1)网络法 (2)矩阵法 | 2 | 工程分析的方法 | (1)类比分析法 (2)物料平衡计算法 (3)实测法 (4)实验法 (5)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 3 |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 (1)收集资料法 (2)现场调查法 (3)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 4 |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 | (1)数学模式法 (2)物理模型法 (3)类比调查法 (4)专业判断法 |
对于上表,经常做环评的对上述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一下就可。但对于非从事环评的考生就有一点难度了。 首先对上述几种方法的内容应从宏观上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会出现混乱。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指对项目在施工、运行期等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定性),范围有多广进行初步判断、识别。 工程分析的方法更多的是指对项目本身源强进行评估、计算。 现状调查是指对各环境要素的家底进行调查。 预测是指对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因子变化进行预测。 其次,应理解每个方法的具体应用及其不同之处。如工程分析的方法的“类比分析法”和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类比调查法”。两者都是类比,但类比的阶段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在工程分析的时候使用,类比分析工程产生的源及强度;后者是在预测时使用,利用相似的工程类型、相同的环境特征条件,进行类比预测,预测产生的影响。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也是有差异的。两者都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但判断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是通过各种GIS技术中的叠图来识别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后者是通过GIS和遥感技术把环境现状搞清楚,如拟建公路穿越区域植被现状覆盖情况如何(利用人工调查很难搞清楚)、土地占用类型如何和占用面积多少等,主要用以摸清家底。 另外,从命题者的角度来看,会故意把这个方法放在一块,让考生去判断,因此,考生需认真比对。来源于徐颂老师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