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期货市场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期货市场的产生
  现代意义上的期货市场产生于美国,1848年82位商人发起组织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目的是改进运输与储存条件,为会员提供信息;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远期合同;1865年推出第一张标准化合约,同时实行保证金制度(不超过合约价值的10%),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创新;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增加了期货交易的流动性。
  2、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资本流动的无国界化进程加快,期货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商品期货继续发展,金融期货异军突起。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商品期货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期货。农产品期货除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期货外,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纽约、堪萨斯等地出现,棉花、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黄油、鸡蛋以及后来的生猪、活牛、猪腩等畜禽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期货也陆续上市;最早的金属期货交易诞生于英国。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伦敦金属交易所主要从事铜和锡的交易,后来加入了铅、锌两种金属上市交易,其中以铜最为著名,至今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依然是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晴雨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直接导致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能源产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种有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等。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渐取消,汇率、利率剧烈波动,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期货应运而生。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期货交易的品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占传统主导地位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在其绝对量增长的同时,在整个期货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金融期货发展迅速。
  期货选择权交易出现并得到了迅速发展。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交易所上市,引发了期货交易的又一场革命。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不仅对现货商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对期货商的期货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的作用。相当于给高风险的期货交易买上一份保险。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可以说,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相对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方兴未艾。
  第二:交易所合并与联合趋势得到加强,第三世界期货市场飞速发展。
  上市相同合约的各国交易所积极联网,建立相互对冲体系。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与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悉尼期货交易所之间建立了这一制度。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之间建立了共同对冲体系。近年来,这种相互对冲制度进一步拓展到各国交易所的双边电子交易,提供现代化的通讯联系,以便各自在本交易所买卖对方最热门的交易品种。
  期货交易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纷纷走上交易所合并的道路。1994年纽约两家最大的期货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和纽约商业交易所宣布合并,共用一个交易大厅。期货市场的两大巨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也有过合并的意向。日本的期货交易所从原有的10余家合并为现在的7家。法国国际期货交易所和巴西商品期货交易所都是在兼并了国内其他交易所的基础上组建的综合性交易所。期货市场是一个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联结起来的集中统一的公开市场,市场规模越集中,价格形成越公平、统一,市场流动性越大。在市场竞争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在相同营业时间的时区内,同一上市品种几乎不可能在多家交易所同时取得成功,因此,联网、合并不失为扩大交易规模和发挥市场功能的有效途径。
  第三:交易手段不断创新。
  期货交易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几乎是保持同步的。传统的期货交易是以场上公开喊价的方式为主。随着现代电子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期货市场打破了时空限制。采用电子化的交易方式,只要期货经纪商的计算机终端与交易所主机联网,就可以向主机输入买卖合约的信息,由主机自动撮合成交,大大改善了期货市场交易指令及价格信息的传送状况,使分布在各个地方的交易者都可以从终端上得到同样的价格信息,迅速进行交易。现在,即使是那些坚持传统的公开叫价方式的交易所,也都普遍配置了先进的电子通讯设备。
  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开的信息市场。在现代通讯技术广泛应用情况下,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空界限,使全球联为一体,形成期货市场的信息国际化,使价格发现功能、信息资源共享体现得更充分。
  3、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
  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价格改革最早从农产品开始,现货价格不公开和失真以及市场缺乏保值机制,引起了领导和学者的关注,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波动造成市场风险,80年代后期,一批学者提出了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设想。
  第二、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阶段
  1)、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属商品交易所开业,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标志中国期货市场在经历了40多年后重新在中国恢复;
  2)、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等交易所的相继成立以及期货经纪公司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当代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无序发展时期;
  3)、监管能力的制约以及法规的滞后,交易所与期货经纪公司利益的竞争,导致市场违规事件时有发生,1994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期货市场进入整顿期;
  4)、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写入“十五”发展纲要,中国期货市场开始有所复苏。
  4、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一、中国期货市场的主体与客体的变化
  1)、市场参与者外延得到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得到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可能产生,期货市场容纳的资金将有较大规模的增长;
  2)、境内期货经纪公司参与境外期货交易与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将会有所突破;
  3)、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仍以商品期货为主,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如原油、大米、棉花等)将陆续上市,金融期货品种在严格监管条件下有所发展。
  第二、中国期货市场与国际交流的加强
  1)、中国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在国际商品价格发现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期货交易的逐步发展,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得到加强,价格发现的指导性以及回避市场风险的作用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反映;
  2)、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如大豆、大米等,占世界产量前三位的农产品期货品种)的价格对世界同类商品的价格走势产生影响,形成国际重要的商品价格信号。
  期货市场功能与作用
  1.发现价格:
  期货价格可以综合反映出供求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预期。这种价格信息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2.回避价格风险:
  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千变万化导致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可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使期货市场交易的损益相互抵补。锁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商品销售价格,保住了既定利润回避了价格风险。
  期货也是一种投资工具。由于期货合约的价格波动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价差赚取风险利润。期货市场的作用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以及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运作中具有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完善资源配置,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以及形成公正、公开的价格信号、回避因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市场风险、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锁定生产成本、稳定企业经营利润等的作用。
  期货交易基本概念
  1、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统一制订、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期货合约内容包括:合约名称、交易单位、报价单位、最小变动价位、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交割月份、交易时间、最后交易日、交割日期、交割品级、交割地点、最低交易保证金、交易手续费、交割方式、交易代码等。期货合约附件与期货合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标准合约样式: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易品种 黄大豆
  交易单位 10吨/手
  报价单位 人民币
  最小变动价位 1元/吨
  涨跌停板幅度 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3%
  合约交割月份 1、3、5、7、9、11
  交易时间 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11:00\
   下午13:00-15:00
  最后交易日 合约月份第十个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最后交易日后第七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交割等级 具体内容见附件
  交割地点 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交易保证金 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 4元/手
  交割方式 集中交割
  交易代码 A
  上市交易所 大连商品交易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表1:黄大豆1号品质技术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割等级纯粮率最低指标%种皮杂质% 水份%气味色泽升水
  (人民币元/吨)贴水
  (人民币元/吨)
  标准品三等黄大豆91.0黄色混有异色粒限度为5.0%1.013.0正常--
  替代品一等黄大豆96.0 30-
  二等黄大豆93.5 10-
  四等黄大豆88.5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黄大豆:种皮为黄色,脐色为黄褐、淡褐、深褐、黑色或其它颜色,粒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
  2、转基因大豆不得以标准品或替代品交割;
  3、标准品交割价=交割结算价;
  4、替代品交割价=交割结算价+替代品升贴水+质量差异升扣价;
  5、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按照GB5490~553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执行;
  6、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7、水份、杂质允许范围见附表2;
  8、包装物具体要求详见大商所交割的有关规定;
  9、入库指标:粗脂肪酸价≤3.5、蛋白质溶解比率≥75;出库指标:粗脂肪酸价≤5、蛋白质溶解比率≥60。
  附表2:黄大豆1号质量差异升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差异升扣价项目质量标准%允许范围%质量差异%(高+;低-)升扣价(元/吨)备注
  水分13.011,1,3合约月份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9 08: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