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当前,一些乡村财务管理不规范,村级债权债务实际余额难落实,财物流失严重,帐实不符,已深深地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从对保靖县的调查来看,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村级负债重,无力维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一是各项欠款数目逐年增大,影响了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到2002年底,全县村级资产总额5142.0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465.41万元,占总资产的9.05%。在流动资产中,应收农户欠款199.6万元,占总流动资产的42.88%;应收单位和个人欠款143.73万元,占总流动资产的30.88%,累计村级应收各种欠款占总流动资产的73.77%。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难以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近年来,乡村两级财政大多靠举债保运转,从村级看,多数村收不抵支,赤字运转,形成了老债未还又添新债的恶性循环。到2002年底,全县村级共负债315.41万元。其中,银行、信用部门贷款114.07万元,占总负债的36.17%;向单位和个人借款116.05万元,占总负债的36.79%;应付款85.29万元,占总负债的27.04%。三是村级各项开支随意大,阻碍了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村级财政各项开支无严格的计划、无全局观念,随意性大,造成债务负担日益加重。
2、固定资产老化,利用率低。到2002年底,全县村级长期固定资产总值4676.62万元,占总资产的90.95%。在长期固定资产中,固定资产原值为4591.25万元,而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841.72万元,自1980年以来,累计折旧70.62万元,占总原值的1.54%,占生产用原值的3.83%。一是固定资产老化。全县90%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都是空壳,无力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造成固定资产老化,失去造血功能。二是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全县80%以上的村过去都没有进行资产清理,应记入村级资产的学校、山溏、水渠、果园、林场、荒地、河流、沙滩等都流于帐外,多数资产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三是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有的甚至长期被个人占用。全县85%以上的村级固定资产都无偿地交给个人使用,只求把设备看管好。如夯沙乡排拔村砖厂,村里将全套机械设备交给龙清伍个人使用,只要求把机械设备管理好就行。
3、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集体资金管理混乱。一是村会计业务素质低,不会做帐。全县村会计中只有9人有《会计证书》,仅占总数的2.43%,而90%以上的村会计不懂得如何做帐,有的村甚至根本就没有做帐。以表代帐、砣砣帐、包包帐、块块帐等形式五花八门、无其不有,给村级债权债务的落实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帐目无法公开,群众意见大。二是财会人员变动频繁,村级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近年来,村级财务人员随村委换届几乎是两、三年一换。由于会计变动频繁,同时财务手续交接不清,人为地造成了村级财务混乱。如2002年的村委换届中,全县371个村更换了111名村会计,占总数的29.9%,导致财会人员业务生疏、资金混乱、重要材料和帐目遗失,严重地制约着村级财务的规范化管理。三是非财会人员插手现金。村支部书记、村长拿着现金不入账,座收座支现象较为普遍,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应收款和农民承担费用收缴不明,尾欠不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及时遏止农村债务上升势头,减轻村集体的沉重包袱,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有可能更好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化解村级债务,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县乡清欠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班子,并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控债消赤目标和规划,建立县级领导、乡镇领导、驻村干部清欠目标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责任包干制度,定期对清欠工作进行督查与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县级领导、乡镇领导、驻村干部的工资报酬、评先评优、晋升晋级挂钩。对清欠工作有功之臣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对由于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债务大量增加的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
2、清理往来帐目,妥善化解不良债务。要严格掌握分寸,及时清收农民历年税费尾欠和借支欠款。对村与村、村与户或其它单位的重复往来帐或债权单位已撤销、应付款中不需偿还的债务以及应收款、内部往来中无偿还能力等呆账、死账,经全体村干部集体讨论、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县乡清欠工作领导小组汇审无误后,进行核消,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有困难的农民经乡镇清欠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无误后给予适当减免;对有能力清偿的户,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促使其自觉履行各项应尽的义务,一次不能清偿的,可制定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清偿;对举家长年在外打工,不愿还现金的农户,可向其讲清政策,动员他们在自愿的前提下出让自留地、房前屋后弃用地的使用权,用发包收入偿还其债务。清欠工作中,不搞突击清欠,不组织小分队,不动专用工具强制收取。
3、明晰资源产权,搞活资本营运。要在村民代表的参与和监督下,对村组所有资产资源逐项进行全面清理登记,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评估。对闲置的厂房、设备等存量资产,以及多种经营基地、“四荒”资源等采取拍卖转让、兼并联合、股份合作、租赁经营、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发潜在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营运效益;对于尚在免税期内的二轮承包后新开垦的土地、暂未列入计税面积的荒地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不再计税的土地等,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将其所得作为村集体收入优先用于还债。同时,严格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农业税计税面积的政策,切实解决好有税无地的问题。
4、加强村务管理,防止新增债务。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严格预算控制。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村级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等要实行限额支出、责任到人、超支不补的办法,理顺农村财务管理体制,避免因财务管理不善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坚决杜绝非财务人员插手现金,做到收支及时入账。二是做好并村减员工作。首先是把现有农业人口不足600人的村与邻近村合并;其次推行村组干部交叉任职制度,大力精简村组干部,村干部职数按1000人以下的村3人,1000至1500人的村4人,1500人以上的村5人的原则配备,组干部一律由村干部担任;再是安排乡镇干部驻村担任、兼任村支书或村主任。从而达到减人控债的目的。三是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继续推进村务公开并严格按照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有关“一事一议”的规定,将村组范围内兴办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植树造林、修建村级道路桥梁等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均纳入“一事一议”范围内处理。
5、保持相对稳定,严格凭证上岗。一是要相对稳定会计队伍。在村会计的人选问题上,改变过去那种村委换届村会计也要换的不良作法,村会计应直接由村民推荐那些文化水平高,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二是搞好业务培训。一方面对村会计实行定期普训,合格的颁发《会计证》书,实行凭证上岗。另一方面开展赛帐活动。以县开展定期赛帐,对那些帐目规范,村级财务公开搞的好同志给予一定的奖励,促使村会计在实践中学,掀起村会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三是实行职称补贴。村会计的报酬与村支书、村主任享受同等待遇,并实行技术职称补贴,其补贴由村集体资金中解决,以调动村会计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村级会计队伍相对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