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张家夏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
当前国内许多财务管理教材,在现金管理中都提出了"最佳现金余额"的概念并主要依据"存货模式"确定"最佳现金余额"。这个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在各种场合被广泛使用,如大学教学、会计人员职称考试指定用书等,影响可谓深远。因此,笔者感到很有必要对此概念和计算公式作一次联系中国实际的探讨,研究其存在的基础和科学性。
一、一般教材中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编的教材认为,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由二个方面构成:l、由于持有现金,失去其他投资获利的可能而产生的机会成本,用短期有价证券利息率来表示;2、现金不足用短期证券变现来弥补时,发生的转换成本。两种成本合计最低条件下的现金余额即力最佳现金余额。填确定
公式为:
式中:N一一最佳现金余额
T一一特定时间内现金需求总额
b一一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
I——短期有价证券利息率(以年率计算)
公式有效性的前提条件:(1)货币支出均匀发生;(2)现金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易于预测。叫人民大学的教材还列举数字进行了验证,结果是最佳现金余额为全年现金需要量的1/3,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计算结果不当。以海尔公司年需现金180亿元计,要经常持有现金60亿元来保持生产经营的需要,那是不现实的。
二,最佳现金余额"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探讨
(一)企业现金流量的初步分析
要研究企业的"最佳现金余额"是否就是上述教材提出的"最佳现金余额",首先要对企业的收入、支出、余额作一番联系实际的研究,看它有何内在规律。现以某上市公司某月份的现金收入、支出、结余为例(见表一)。
表格中,该公司的全月现金收入1430万元,其中销售收入(含应收账款收回)占82%,借款收入占16%,其他占2%,日均收入65万元;全月支出1587万元,其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占了0%,投资性支出占18%,归还借款等筹资活动的支出12%,日均支出72万元。虽然其中的10、21、22、28四天,由于有大额定期性支出和10目的固定资产购置支出,使支出急剧增加,但由于这些支出都是事先可以预见的,企业在资金调度上,事先都可作出安排。如10日支出的349万元,主要是由固定资产购置支出280万元和税金支出60万元组成,企业事先已作好资金安排,前一天的现金余额已达328万元,当天又有230万元的现金人帐。
表一 某公司199×年×月现金收支表 单位:万元
工作日 1日 2日 3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13日 14日 15日
收入 0 6 193 15 23 57 96 230 20 9 83
支出 56 89 57 43 58 39 0 349 26 78 79
结余 224 141 277 249 214 232 328 209 203 134 138
工作日 16日 17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27日 28日 29日 30日
收入 0 50 163 50 27 1 143 1 82 150 31
支出 4 17 74 102 183 9 8 67 132 92 25
结余 134 167 256 204 48 40 175 109 59 117 123
从全月各天的现金余额看,金额大小的上下波动最高值(9日)与最低值陀3日)相差达8倍,但月初和月末的余额差距不大阴初余额只比月末多了101万元,亦即月初余额只是月末余额1·82倍,每日平均余额为172万元,相当于3天不到的收人或支出额的水平。显然,上例中企业收、支、余的变动与上述教材所提出的最佳现金余额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基本没有相关性。即使某一时点现金余额接近按计算获得的"最佳余额",这也是一种巧合,不具备对现金余额控制的指导作用。
(二)现金收入来源的探讨
上述教材假定企业的现金取得都来自证券的出售。虽然只是一种假定,但这个假定却是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公式赖以存在的基础。问题是长期单以证券变现为收入来源的企业,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较少。即便是一般的证券交易企业,其主要现金收入也应是中介服务的营业收入,其自营证券业务的证券卖出收入也并不可能成为该企业的唯一现金收入。即便上述企业有短期的现金多余,以短期证券投资作为调节,这也只是偶而为之的事情,不可能成为企业的现金收人的主要来源。中国企业如此,西方企业也概莫能外。唯有专一以证券买卖为经营范围的证券公司,才是以证券卖出为唯一的现金收入,而这类企业不是主流企业。显然,用在如此之小的可能性基础上概括推导出来的公式,去指导一般企业收、支、余,其现实意义和科学性也就不大了。
(三)证券变现费用的分析
证券变现费用可分解成二类:按证券交易额计算的变动费用,如目前国内证券交易的佣金按交易额的0.35%、印花税按交易额的0.4%计算;按交易次数计算的固定费用,交易手续费1元、过户费1元。这二项按次计算的费用对股票大户是免费的,即使是散户,在成交金额上万元时,这2元钱的费用也是可忽略不计的。而作为最佳现金金额计算公式内的证券转换成本,即是指证券交易中的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无关。显然当"固定费用"为零时,则公式:
即最佳现金余额为零,这显然是不符合企业实际的。因此,当b=O时,公式N没有存在的经济意义。不巧的是,中国大陆、香港等不少地方,现时的证券转换固定成本恰恰可以视作为零。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以人民大学等教材为代表所论述的按存货模型计算确定的"最佳现金余额",并非是最佳现金余额,对现实生活也没有指导意义。
三、"最佳现金余额"的宜新定义——"巡航导弹"-原理
企业"最佳现金余额"是存在的,但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笔者对企业"最佳现金余额"重新定义为:恰好满足企业现金支出需要而略有富裕的余额。其原理可称为"巡航导弹"原理。这是多少实际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为便于确定新概念下的"最佳现金余额",笔者对一些公司的大量支出业务作了分类整理,归纳为:大额定期性支出、大额不规则性支出、日常零星支出三类。
1·大额定期性支出。指数额较大,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的支出。如工资、水电费、利息支出、还贷、材料采购支出、税金等。其中工资、水电费、利息的支出,日期一般是固定的,各月支出的金额变动的幅度不大,是企业资金调度中可以预计的;还贷、材料采购支出的日期虽然不固定,其数额变化也较多,但还是可以预见的;税金虽然金额不定,但交税时间是固定的,其应交税金也是可以预先测知的。
2·大额不规则性支出。指企业重大的资本运作、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购置、设备技术改造、大修理等内容。它不是'每月发生的,有的甚至不是每年发生的,同样内容的支出各次数额也会有很大变化,所以称它为不规则支出,但它的发生额和发生期都是预先就作有计划的,是根据企业的长期决策确定的。
3,日常零星支出。除去上述二类支出外的其他支出,都属于日常零星支出。其特点是业务发生频繁,每笔金额相对不大,如办公费、差旅费、职工报销的医药费、修缮费等等。
显然,新定义下的"最佳现金余额"就是满足变化不定的、但是可以预先测知的上述三类支出之和而略有富裕的余额。
它的计算公式可表述如下:
N=D+K
K二(Z-Z)/4
式中N:最佳现金余额;
D:当天需支出的大额定期性支出和大额不规则性支出之和;
K:能满足一周(五个工作日)零星支出的现金量,当企业规模较大,零星支出额较大时,也可缩小为满足3个工作日零星现金支出量。K值应视为一个常量,不受测算日是周一、还是周五的影响,当计划年生产经营较上年有较大变动时,按上年水平计算的K值,可作相应调整;
Z:月度现金平均支出额,按上年平均计算;
z:月度平均定期和不规则的大额支出额,按上年平均计算。
例:M公司月度现金平均支出额120万元,其中平均大额支出额100万元。
则:K=(120-100)内二5万元
若某月8日为上缴税款的日子,通常应上缴的税款20万元,则7目的最佳现金余额为:20万元+5万元二25万元;
若9日没有特定的大额支出,则8目的最佳现金余额为5万元;
若15日系企业发放工资的日期(通过信用卡转帐),每月工资额约为18万元,则14目的最佳现金余额为:18万元+5万元=23万元;
若22日按设备购置计划有40万元设备购置款需要支付,则21目的最佳现金余额为:40万元+5万元二45万元。
这样的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方法虽然看起来有些理想化,但它更接近实际,更有利于现金计划的编制和日常现金的调度。如遇短时期内现 金太多,亦可用短期证券投资作为调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