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
1、专题地图表示内容
内容包括:数学基础、地理要素(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辅助要素。
专题地图反映制图对象的领域很广泛,多种多样,有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有地表的、地下的与高空的,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
2、专题地图表示方法
在制图实践中,逐渐形成了10种约定的表示方法。
(1)定位符号法:表示点状分布的物体,如:工业企业、文化设施、气象台、站等。采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符号表示其位置。在专题图上大部分用比例符号来表达其数量关系。
(2)线状符号法:用于表示呈线状分布的对象(现象)。如河流、交通线、地质构造线等。
(3)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对象,如森林、沼泽、某种农作物分布等。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其分布范围,其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根据所表示的专题现象的特征,范围法可以分为精确的和概略的两类。
(4)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满布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如地质现象、土地利用状况、土壤类型等。其表示手段与范围法几乎相同,同样是在轮廓界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类别差异)。
(5)等值线法:是一种很特殊的表示方法,它是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最适用于像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流等满布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
(6)定位图表法:是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常见的有风向频率图表、风速玫瑰图表、温度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表等。
(7)点数法:对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的现象,像人口、动物分布,某种农作物和植物分布,当无法勾绘其分布范围时,可以用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点群来反映。那么点的分布范围可大致代表现象分布范围,点子的多少反映其数量指标,点的集中程度反映现象分布的密度。用点数法作图时,点子的排布方式有两种:一是均匀布点法,二是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均匀布点法是在一定的区域单元(行政区划单元)内均匀布点,而不考虑地理背景;定位布点法则是按专题要素的分布与地理背景的关系,按实际分布状况布点。
(8)运动线法:又称动线法,它是用矢状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自然现象如洋流、寒潮、气团变化,社会现象如移民、货物运输、资本输入及输出等都适合用动线法表示它们的移动。
(9)分级统计图法:是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它们分级,用不同色阶(饱和度、亮度乃至色相的差别)或用晕线网级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也有称分级比值法。
(10)分区统计图表法:是在各分区单元(同样是以行政区划单元为主)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
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都是属于统计制图方法,是概略的表示方法,对任意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现象都适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