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个人信用贷款缘何“重返舞台”
作者:张炜
在个人消费贷款滑坡的背景下,个人信用贷款“重返舞台”的迹象明显。上月,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个人信用贷款,贷款期最长为1年,最高50万元;本月中旬,南京市商业银行又高调推出免担保个人信用贷款,期限最长2年,最高40万元。
其实,个人信用贷款并不是新鲜事物。对于那些认为银行贷款门槛过高的个人客户来说,个人信用贷款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贷款方式。所谓个人信用贷款,就是一不需要以房产、存单、国债等作为抵押物,二不需要提供第三方担保。个人信用贷款的额度以信用评估为基础,据南京市商业银行称,该行引入其战略合作伙伴法国巴黎银行的客户信用评价经验,“本土化”开发出客户资信评价系统。客户经理输入每个人的基础资料,包括职业、年龄、月收入等基本信息,以及个人资产情况、偿债能力等,系统通过行为学的评信标准,打出每个人的具体分数,也就得出可授信的额度。在额度范围内,使用贷款时只要提供证明用途的材料,可做到“一次申请、二年有效、三分钟取现”。
个人信用贷款如此简便,市场反响可想而知。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个人信用贷款因屡屡发生骗贷、赖账事件而被多家银行叫停。据了解,目前有不少银行虽然开展个人信用贷款,但主要是银行在高端客户中挑选资信较高或公司业务中合作比较好的客户,再由银行向客户推荐,而不接受客户自己申请。像交通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那样高调的只在少数,南京市商业银行还给产品征集了品牌名称。
从银行的角度而言,没有实物抵押的贷款,经营风险肯定较大。这也是目前个人信用贷款仍然门槛较高的原因。客观上,缺乏良好的信用基础,依然是银行开展个贷业务的最大风险。一方面,个人信用贷款“锁定”了贷款对象,南京市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贷款暂时只面向公务员群体,交通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客户对象主要是世界500强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供职于效益较好的大型国企或知名外企5年以上的中层管理及以上人员、主任医师、高校老师等。另一方面,个人信用贷款的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2年或3年,贷款用途一般不能用于购房。
个人信用贷款“重返舞台”,是商业银行个贷业务竞争的必然结果。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上月数据显示,受到个人住房贷款减少3.77亿元的拖累,上月沪上中资银行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减少3.38亿元,比9月多减5.3亿元。面对个人消费贷款滑坡的形势,银行将个人信用贷款推向“前台”,以此抓住中高端客户,是其必然的选择。另一方面,信用卡信用额度在近年提高迅速,中高端客户可有上百万元信用额度已不再是新鲜事。而且,信用卡分期付款越来越热,广发银行、交通银行等又开始尝鲜信用卡全额提现。对银行来说,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个人信用贷款,已称不上是其最大胆的一步。况且,银行通常都将个贷业务与信用卡业务分成两个业务部门,如果向信用卡“拱手相让”市场需求的话,个贷业务“翻身”更具难度,个贷部门也不会心甘情愿。
银行贷款从看重客户的质押物,到更看重综合资信状况,个人信用贷款“重返舞台”将有助于提高个人客户的信用意识。不过,个人信用贷款要普及到更广的层面有相当难度。银行贷款过于降低门槛的教训,各银行都或多或少有过。个人信用贷款曾经出现过的信用危机,对银行本身也是提醒。
由于中高端客户是给银行带来最多利润的客户群,个人信用贷款的推出是其巩固客户群,提高服务含金量的有效尝试。对于普通客户群体,银行还是会在个人循环贷款上不断创新。个人循环贷款以房产抵押为基础,银行又将贷款额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经营风险相对较小。据悉,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已通过细分个人贷款客户市场,把个人消费贷款的客户分为高端客户、优质客户、基本客户、一般客户四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