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城市取水工程也需多样化
中国建设报
城市用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这些年来,负责城市供水的部门,大都放眼于用地表水,以解决日益紧迫的城市用水,这也是大势所趋,可是这条道路,现在看来并不平坦。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七大江河水系40.9%是丧失水功能的五类水质。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三湖水质均为五类,不可农业用、不可工业用,更不可作为饮用水源。
这些数据、说明城市供水在引用地表水方面,确实存在不少困难,最使供水部门感到为难的,是一些突发事件,这类现象的出现,常常使供水部门,感到措手不及,难以应付。例如,前几年发生在淮河的一次黑潮,使蚌埠市自来水厂停止向市区供水长达数小时之久,一次黄河大面积污染,使远在千里之外的济南市,不得不暂时停止从黄河引水。再一个例子是一个从太湖引水的城市,因为太湖的水质恶化,不得不将长江的水引入太湖,然后再从太湖引水进市区。
另外一种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些城市专门为城市用水,在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修建了水库,这些水库一般的汇水面积只有几百或是几千平方公里,由于近年来一些农业、林业的经营者大量使用农药,这些喷洒在植物叶面或根部的药物,经雨水冲洗,一些会渗入地下,另一些则随地表迳流流入水库内,数量虽然一次性不会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就会越聚越多,而且这些药品进入水库后也必然会随着水流的稳定而沉积于库内。希望有关部门能早日对这类水库水质进行监测,以防万一。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近些年有些城市为解决城市用水,采取从黄河直接引水。黄河的泥砂含量大、这已经是人人都知道的,这类引水工程如果不作任何处理,势必也会将黄河的泥沙,引入引水工程,而且引水量越大、引水时间越长、其引入的泥沙量必然越多,那么就会造成当我们解决一项困难时,又同时给生态造成另一种危害!有些城市在取水方面,根据具体条件能够采取直接在漫滩或是河心滩地打井取水,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不过这项工程施工难度比较大,在这里就当前出现的一系列现象,提几点拙见:
在漫滩打井取水实际就是以开采地下水的手段来开采地表水,它集中了两者优点,而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对比其他取水方案是利多弊少,很值得给予足够重视。
修建水库需要大量投资和占用土地,而在漫滩打井、选在河流沉积物厚度足够的地段,这如同是一座天然的地下水库,供城市开采使用。自然界赋予人类的财富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修建水库从当前看,除了具有上述不足外,值得重视的还有:环境保护问题和安全问题。因为水库是人工修建的一座大湖,摆在明处极易受到污染和破坏,在漫滩打井,就如同在一座地下的水库中取水,因为上部有巨厚的沉积物覆盖、像是一座受到严密保护的、封闭性的水库,所以不易受到破坏,其安全系数自然比较好。
河流不停流动,所谓“流水不腐”,“水”在流动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净化,使水质得到改善。特别是,由于取水地段有巨厚的沉积物覆盖,这样从深层开采出来的水质,它经过地层的天然过滤,使水质能够进一步净化。这些特点对城市供水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当前许多现象来看,对水源地的安全、管理也是一项不能忽视的大事,所以建立分散的、单一的封闭型的供水基地,比几处共有一个水源地为好些。如果当地各项条件都比较理想,那么开凿组井,又比单孔管井为好,组井是将三口管井开凿在一起,如同一口大井,这样就可大量节省管材、设备,也便于管理。而且如果其中有一口管井出现故障,其他两口管井仍能保持正常供水,其优越性远比有人说的、日本辐射井为好,更何况日本辐射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当前的条件下,作为集中供水更不适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