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PE―RT耐高温聚乙烯管
PE―RT耐高温聚乙管有S5、S4、S3.2三个系列,工作温度为70℃、压力为0.4MPa,公称外径有DN16、DN20、DN25、DN32等规格。
一、 系统设计
1、 地面辐射采暖的供水温度应计算确定。但不宜超过70℃,供回水温度不宜大于10℃,同一热源输配系统的各房间,应按相同的水温计算;
2、 地面辐射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根据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的实际特征,在计算热负荷时,主要计算以下三种
(1)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
(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渗入耗热量
(3)加热由门、窗缝隙侵入室内的冷空气的侵入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αFK(tn-twn)
式中 Q-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F-围护结构的面积(m2);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twn-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
另外,还要考虑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附加的项目有朝向、风力和外门三项,其多少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
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应根据建筑物内部隔断、门窗结构、门窗朝向、室内外温度和室外温度等因素确定。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Q=0.28cpρwnL(tn-twn)
式中 Q-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
cp-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KJ/(Kg•℃);
ρ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L-渗透冷空气量(m3/h);
tn-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t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按规范要求,采暖热负荷的取值,应取常规计算值的95%或将室内计算温度降低2℃。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分界区,把各区当作不同的房间,分别计算采暖负荷和采暖设计。
(2)管路的设计
管路的设计主要包括管材材质(宜选PE-X或PE-RT)、管径(一般选公称外经dn=20mm)、管长和管距的确定。
3、 地面上的固定设备和卫生器具下,不应布置加热管道,应考虑家具和地面覆盖物的遮挡因素,按房间地面的总面积F乘以适当的修正系数,确定地板有效散热面积F1。
4、 单位地板面积所需有效散热热量q1按下式计算:
q1=Q1/F1(W/m2 )
Q1:房间所需有效散热热量(W)
5、 加热管内热媒流速不应小于0.25m/s,供回水阀门以后(含阀门、加热管和热媒集配装置构件)的系数阻力应进行计算,并不宜大于30kpa。
二、 热媒集配装置、加热及附件的设计
1、 每一集配的分支路不宜多于8个,住宅每户至少应设置一套集配装置;
2、 集配装置应高于地板加热管,并配置排气阀;
3、 集配装置的直径应大于供回水管径;
4、 总供回水管和每一供回水分支路军营配置截止阀或球阀;
5、 总供回水管阀的内侧应设置过滤阀;
6、 统一热媒集配装置系统各分支路的加热管长度宜尽量接近,并不宜超过120m;
7、 加热管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热损失明显不均的房间,宜采用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房间热损失较大的外墙侧的方式;
8、 土壤上不与不供暖房间相邻楼板上部和住宅楼板上不得地板加热板之下,以及辐射供暖地板沿外墙的周边,应敷设绝热层,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厚度不宜小于下列要求:
楼板上部 30mm(住宅受高度限制时不应小于20mm)
土壤上部 40mm
沿外墙周边 20mm
9、 管应采用卵石混凝土填充层覆盖,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热管以上的填充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2)地面荷载大于20KN时,加热管以上填充层,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加固构造措施
10、射供暖地板敷设在土壤上时,绝热层以下应做防潮层,辐射供暖地板敷设在潮湿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和游泳池等)内的楼板时,填充层上应做防水层。
三、施工
1、一般规定
1.1、PE―RT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避免暴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避风良好和干净的库房内;与热源距离至少应保持在1m上。
1.2、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接触污染管线的表面。
1.3、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的施工,环境温度不宜小于5℃。
1.3、低温热水供暖管道施工不应和其他工种交叉作业,施工过程中,严格进入踩踏PE―RT加热管,所有地面留洞应在填充层施工前完成。
2、施工工艺流程 土建结构具备地暖施工作业面→固定分集水器→粘贴边角保温→铺设聚苯板→铺设钢丝网→铺设盘管并固定→设置伸缩缝、伸缩套管→中间试压→回填混凝土→试压验收。 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2.1、施工前,楼地面找平层应检验完毕。 2.2、分集水器用4个膨胀螺栓水平固定在较隐蔽的墙面上,装要牢固,当水平安装时,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宜为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应不小于300mm,当垂直安装时分集水器下端距地面应小于150mm,供、回水路支管均应有铜制阀门. 2.3、用乳胶将10m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