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谁不选谁,民意作依据 在沈阳市委常委、工会主席鞠秀礼的公文包里,最近增添了一样“宝贝”:这是个看上去很普通的笔盒,里面装着一块写满了字的橡皮和一支铅笔。这是今年4月26日,沈阳市沈河区一位67岁的老人张玉洲作为参加民意调查的代表为鞠秀礼投票时用过的。老人在橡皮上写道:“此为‘全满意’牌橡皮。”并且作诗一首:“寸草尚报三春晖,莫道百姓不知音。笔文道出民心意,党民互动才双赢。” 原来,老人所在的小区楼前有一条路坏了,找产权单位和物业都不肯管。老人听说区里在社区设了个“联民直通车”信箱,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情况反映了上去。时任沈河区委书记的鞠秀礼对此事非常重视,立刻责成有关部门修好了路。鞠秀礼很快忘记了这桩小事,可老人却一直记在心头。今年沈阳市委换届过程中,老人作为民意代表参加了对拟新提拔常委考察对象的民意调查,他激动地给鞠书记填了“全满意”,还专门把用来投票的橡皮和铅笔赠送给了鞠秀礼。老人说:“其实我只面对面地见过鞠书记三五次,他甚至不一定认识我。但就凭修路这一件事,就希望他能被提拔!” 为了扩大民主,充分体现民意,《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在民主测评的基础上,专门增加了“民意调查”环节,这在以往的干部选任工作中并非一个必要程序。根据规定,民意调查参加人员的范围一般为来自基层、未参加民主测评的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根据需要也可以增加来自基层的其他人员。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民意,评价意见栏除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外,还设了“不了解”一栏。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本着尊重民意的出发点来考核评价干部,真正做到“选谁不选谁,民意作依据。”今年3月,四川省南充市党政领导班子进行届中补充人选考察,时任仪陇县委书记的任晓春在第一轮干部民主推荐大会上就以154票(共229张有效票)的推荐票遥遥领先,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中他也同样获得了较高评价。顺利当选为市委常委。仪陇县是南充有名的贫困县,任晓春上任后提前完成了县城整体搬迁和26万群众饮水解困任务,引进了多家龙头企业,出色的工作能力为其赢得了好的口碑。 选谁要尊重群众的意见,不选谁群众也一样有发言权。去年年终的考核评价中,尽管某县级市的实绩分析结果较好,但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的结果都比较差,四川省委组织部果断决定,提请按程序免去该市书记和市长的职务。 四川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说:“干部选拔任用这个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不仅仅是组织部门的干部工作和业务,更是体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形象的大事。因此,增加群众的认可度,扩大群众在干部选任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尤为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