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6|回复: 0

[申论] 自身综合能力和全局观念 申论考前的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2: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 申论试卷注意事项部分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给定材料部分

给出约1500字的材料,内容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现象的诸多方面。

申论要求部分

(1)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50字),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一定的篇幅(大约350字),提出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所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200字),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2.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

从申论考试的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申论考试的全过程中,阅读材料、概括内容、提出对策、进行论述四个环节分别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与行政机关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对合格公务员的能力素质的要求相一致的。

(1)公务员应有综合能力和全局观念,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2)公务员应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和剖析能力。在通过对大量的文字材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小事情着手,洞察到大问题,从而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作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具有操作性的措施。

(3)申论考试注重测查考生平时掌握的信息量的多少,包括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关注程度等。

(4)申论考试形式灵活,能有效地测查应试者的语言文字能力,要求考生灵活掌握,分析、论证要透彻、全面、清晰,文字简洁,语言流畅。


3.申论考试的发展趋势

1、注重对应试者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一致强调的话题,公务员考试命题也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2、出题思路更加灵活。前些年的考题难度相对要低,一般都是直接考作文,考查内容单一化。从2000年开始,作文考试的传统题型逐渐被淘汰,考生很难直接答题,而需要结合背景资料作出判断和归纳。

3、考查的知识面在逐步拓宽。因此,应试者在复习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广泛地涉猎相关知识,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4、申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灵活多样,但其考查目标却是非常明确的。申论主要考查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问题进行论述,这主要是考查应试者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抓住主要问题,认清事情的本质和规律,考虑特定的条件、环境,结合社会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力争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切忌提出一些理想化、抽象化、超越现实的对策。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应考时不要把申论要求的三个部分割裂开来,而应当统筹兼顾,前后衔接。概括内容的过程既是熟悉文字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对策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三部分应协调统一,相互配合且彼此照应


5、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6.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7.答题方法: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模拟试题(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觅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广大考生反映,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报道。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人玩具的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有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8.考试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概括问题一定要语言精练,避免因超字数被扣分。


第二,提出对策一定要考虑问题要求部分是否有限制条件,如“以管理部门的身份”等。


第三,论证表述各部分间要注意语言的衔接。有些考生在做自测题练时,第一段提出问题之后,第二段一开头就写“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第三段一开头就写道“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这当然有因时间关系来不及细想的因素在内。因此在考试之前,可以考虑一下对于原因和对策的论证应如何开头。


第四,提倡各位考生写提纲。


第五,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都要体现论点。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0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