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7|回复: 1

公务员招录消除歧视 扩大入门通道是大势所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2: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07年,意欲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人们发现,整个招录简章和职位要求与往年完全不同。不管是有没有北京户口,也不管是不是应届毕业生,抑或是哪个党派或者无党派,大部分职位对社会公众敞开了大门。中央国家机关招录工作的重大改革,为破除广泛存在的各类就业歧视带了个好头,也是近年来消除就业歧视的最大进展,不乏破冰意义。

两个月以来,刘名传心情格外地好,“多年的梦想眼看就能实现,能不高兴吗?”他逢人便说。


31岁的刘名传是河南驻马店人,大学毕业后在家乡一个乡政府工作了两年,“因为忍受不了天天向农民要钱要粮的乞丐般的生活”,1998年,学经济管理的他毅然辞职来到首都,加入了北漂一族。


8年来,刘名传虽然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所学知识,辗转于一些公司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甚至在东四环附近某个小区买下了楼房,但他“总是感到不满足”,因为他的“理想职业就是在中央国家机关当干部”,可每次这些机关招录公务员考试,总有很多门槛,这使他连报名的机会都得不到。“别的不说,过去那么多年,中央国家机关绝大部分单位招录公务员,第一条件就是要具备北京户口,光凭这一点,我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能力水平比我差的人考进去,而我只能在瑟瑟寒风中充当一个旁观者。”


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刘名传内心深处那个职业梦想也逐渐经历了“希冀——不安——观望——失望——绝望”的过程。他清楚地记得,在2005年那次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前夕,当已过30岁的他怀着一丝侥幸心理登录国家人事部网站去看招考信息的时候,同样的门槛(具备北京市户口)终于将他击倒了,他当即对朋友说:“看来我这辈子当干部是没戏了!”聪明的刘名传深知,随着时光流逝,年龄对渴望通过机关内论资排辈地实现升迁的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名传甚至还在2005年考试报名工作结束后暗暗发下誓,此生不再去机关工作,好好做一个打工者,也许一样有出息。


不过,毕竟内心仍有一种渴望和信念,今年中央国家机关招录工作报名开始时,刘名传仍然忍耐不住去看了一下招录简章,但意外的发现让他感到一阵狂喜——2006年的招考有了重大变革,几乎没有任何单位限制报名者的户籍。


注册、填表、核对、确认,刘名传以“一辈子以来没有过的高效率”完成了网上报名工作,报考了他认为是“当前最牛的单位”。在随后的资格审查中,他顺利过关。“这次考试,我感觉特别好,我相信凭我的实力一定能考进去”。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刘名传的兴奋还是显而易见,他随口吟起了杜甫的著名诗句《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并称,“‘漫卷诗书喜欲狂’就是当时的心情。”


到记者发稿时止,刘名传最终的考试竞争结果还没有出来,但他那种兴奋和欣喜让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旁人深受感染。而事实上,刘名传只是今年众多有志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者的缩影。


公务员招录扩大入门通道


在湖南省长沙市,也有一位和刘名传就业历程差不多的年轻人曹轩。5年来,他一直试图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但招考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做法让他无法朝自己的理想接近哪怕一小步。


曹轩抱怨说:“每年中央国家机关虽然招录那么多人,但大部分岗位面向作为少数人群的应届毕业生,而极少的岗位才面向社会。即便这些面向社会的岗位,也大多规定需要北京市户口,这就相当于把社会上大多数有志到中央国家机关服务的人员排斥在竞争之外。”


不过,2006年的招录考试同样让曹轩也感到满意。“我查了一下招录职位表和简章,绝大部分都去掉了关于应届毕业生和北京户口的限制,我相信这会让很多人获得机会。”他说。


和刘名传一样,曹轩对今年的考试也感到信心十足,尽管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曹轩说:“能参加这次竞争,我就感到很满意,只要最终的面试和其他环节的竞争真正做到公正公平,排除各种关系的影响,即使没被录取,我也不会有怨言了。”


对于刘名传和曹轩的遭遇和近期的心态,京城一位长期关注宪政和就业歧视的知名记者陈先生认为“完全正常”,他告诉《公益时报》记者,“正是因为中央国家机关长期以来招录工作充满了种种不合理限制,这项考试甚至被反就业歧视者称为‘全中国最经典的就业歧视’。”


根据这位记者的观察和研究,以前,在中央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考试环节中,存在各式各样不合理的限制政策。比如:户籍限制、政治派别限制、学历限制、限制非大学应届毕业生报名、其他限制(比如身高、性别、年龄、长相、乙肝病毒携带者等)。


时间流转到2007年,一切似乎都翻了个个儿。这一年,意欲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人们发现,“整个招录简章和职位要求与往年完全不同,种种歧视性条件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管是有没有北京户口,也不管是不是应届毕业生,抑或是哪个党派或者无党派,大部分职位对社会公众敞开了大门。


“在户籍、毕业状态、学历、党派等方面消除了歧视性限制之后,这个过去全国最经典的就业歧视终于为我国消除这一歧视带了个好头,可以说是破冰之举。”提起2007年的招录改革,陈先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5: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工作经历”门槛仍在

和消除各种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相反的是,人们发现,今年的中央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的报名条件中,很多职位都特别注明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这又让过去倍受追捧和呵护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始料未及。

“这不是反过来歧视应届毕业生了吗?”北京大学法学院一位毕业生有些愤怒地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步一步地做,谁没有过初入世界的经历?设定基层工作经验这个条件,明摆着是让我们失去就业的重要机会。”

不过,和以往很多歧视性条件受到广泛批评不同的是,尽管这次也有人认为“基层工作经验”是歧视性规定,但更多的人似乎偏向于赞同这个条件。同是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另一位应届毕业生认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进入国家机关,能够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受益者是全体国民。”

这位毕业生还说,虽然自己因为这个条件无法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但内心感到服气,因为这种报考条件目的正当,让人能够理解。他乐呵呵地说:“等我积累了两年经验,再来报名。”

有关这种“基层工作经验”是否为歧视性规定的问题,陈先生认为,基层工作经验对于中央国家机关来说非常必要,因为中央国家机关高高在上,和基层的联系必然不密切,但中央国家机关的指令、政策和其他服务措施,又应当落实到基层和民众。因此,招录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就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这符合行政的效能原则,因此不能说是歧视。

有趣的是,就在人们围绕“基层工作经验”是否是歧视性规定进行争论的时候,少数几个中央国家机关在报名环节发现,报名人数太少,于是这些机关迅速调整政策,取消了“基层工作经验”的规定,报名者立即增加不少。

“这种灵活的做法也可以理解,这说明中央国家机关现在的招录不是为招人而招人,而是为了真正选拔人才,这一现象表明,我国的中央国家招录工作正在走向理性、公正的秩序。”陈先生说。

公平开放大势所趋

针对今年中央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改革,记者曾试图联系人事部的有关官员了解原委,但遭到了婉拒。办公厅一位官员私下里对记者表示,“人事部的想法就是只做不说,因为里面涉及的很多原因,既复杂又敏感。”

人事部办公厅那位官员还私下里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这些年来,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报考门槛的抱怨就“一直没有断过”,人们最反感的就是在户籍和应届毕业生这两方面进行限制。

“这些已经或多或少地成为促进招考改革的因素,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大势所趋。”这位官员认为,随着民主意识的普遍和宪政观念的加强,现行户籍制度成为越来越敏感的话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而其他问题,一旦被扣上“歧视”的帽子,那就很吓人了。在这些相关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并被普遍关注的时候,改革由此产生的招考条件限制就成了必然。

这位官员还透露,其实人事部也一直不赞同在招录过程中设立那么多门槛,因为那样做一是不利于选拔人才,二是招致很多批评,三是甚至有违法和违宪的嫌疑。因此,多年来,人事部也一直在向有关部门建议改革招录办法。“因为很多观念慢慢深入到了其他部门的领导心中,他们开始认同改革。”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3 10: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