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古代众派学说中,主派“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 )的主派。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美国人力资本理念的代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
A.25%
B.28%
C.33%
D.36%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4.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 )。
A.选修课程
B.学校课程
C.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5.学校作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8.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10.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1.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12.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造成了(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3.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以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5.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
A.智者派
B.儒者派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历史学派
16.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隐性形象
17.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18.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9.(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方针和学校的性质、任务而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20.“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福禄培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__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2.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__________的双边活动过程。23.__________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24.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__________、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25.在现代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由知识本位转向__________。
26.全面推进__________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_丁_程。
27.综观课程发展的历史,对课程的制约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因素、知识因素、学生
因素和课程本身的因素等等。
28.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__________,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9.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素质构成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保证和提高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30.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__________,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操行评定
32.教学原则
33.现场教学
34.讨论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
35.小学德育的意义是什么?
36.小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37.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38.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和实施要求。
39.课程计划对小学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学教师应做到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本大题13分)
40.试述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的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