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关密卷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2.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5.( )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6.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自我控制
B.自我认知
C.自我指导
D.自我学习
7.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信念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9.(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性格
C.态度
D.气质
10.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 )。
A.缺少学习技能
B.过度焦虑
C.注意力缺陷
D.对学习不感兴趣
11.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D.布鲁纳
12.布鲁纳对( )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
A.启发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3.( )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A.课堂纪律
B.学生守则
C.课堂常规
D.班级日常规范
14.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具有( )。
A.不可知性
B.独特性
C.即时性
D.独创性
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
A.准则与控制
B.约束与规范
C.指引与导向
D.加强与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2.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A.主观主义
B.客观主义
C.环境主义
D.强化
E.发现学习
3.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4.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5.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
A.上下关系
B.平行关系
C.并列关系
D.网络关系
E.交叉关系
6.每个人的工作最佳时间不同,主要存在哪三种变化模式?( )
A.先高后低
B.先低后高
C.中间低两头高
D.中间高两头低
E.白天高晚上低
7.应用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 )的应用。
A.概念
B.规则
C.方法
D.规律
E.理论
8.行为目标的陈述要具备哪几个要素?( )
A.具体目标
B.产生条件
C.行为标准
D.课程目标
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E.暂时隔离法
10.自我肯定行为有哪些表现?( )
A.请求
B.接受
C.拒绝
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心理学中的教学环境是指社会环境。( )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主要是指横向的维度。( )
3.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也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
4.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
5.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为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
6.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
7.创造性与智力二者是相互独立的。( )
8.态度与品德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
9.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非正常学生为主,对于正常学生没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10.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
11.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 )
12.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
13.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第一是接受,第二是反馈,第三是输入,第四是输出。( )
14.在确定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时,常用的三个指标是信度、效度和强度。( )
15.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存在差异。( )
四、情境分析题(共25分)
(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请问:
1.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 )[单选题]
A.赞成
B.不赞成
2.依据心理学相关知识,教师的这种做法符合什么规律?( )[多选题]
A.知觉选择规律
B.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对比规律
C.刺激泛化与分化规律
D.练习律
(二)(本大题1小题。共6分)
在一个班级中,忽然来了一位从地震中幸存的学生。这位学生身心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为此张老师交代同学要善待他、帮助他以及爱护他,张老师同时也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他身上,对他呵护备至。最后,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这位在地震中受到伤害的学生日益开朗起来。
这则材料中张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多选题]
A.暗示教学法
B.情境教学法
C.愉快、成功教学法
D.讲授法(三)(本大意1小题,共7分)
一位同学课堂发言精彩,教师说:“表扬他!”同学一起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
请问,你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表扬方式?( )[多选题]
A.这种表扬方式是教师们对肯定性评价的初期尝试
B.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评价方式更多元化
C.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D.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