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3|回复: 0

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3)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07: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
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的教育。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于( )。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4.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
A.个体知识经验
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C.个体需要兴趣
D.情绪状态
5.5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
A.单维思维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
D.具体逻辑推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7.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
A.指向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8.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9.3~5岁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1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2.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家庭
B.个人主观努力
C.学校
D.社会
13.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
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1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16.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称为( )。
A.教育发展
B.生理发展
C.心理发展
D.人的发展
1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18.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19.(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20.普及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21.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____和____。
22.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必然形成并依赖于一定的____。
23.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____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4.____是指课的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____和时间的分配。
25.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____。
26.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一____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教学计划。
27.德育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____的过程。
28.课外教育工作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学生参加的多种多样____、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29.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和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3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____和社会教育。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教育结构
32.外铄论
33.学校课程
34.实验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公四小题,每小题四分,共16分)
35.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36.简述我过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37. 简述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
38. 简述布置作业应当遵循的要求。
五、论述题(8分)
39.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40、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 元前l000多年前的商代。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质的飞跃。
2.D 【解析】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雅典的教育。
3.A 【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4.B 【解析】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已经相当成熟,他们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5.C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认为其他人或物的思维与自己的一样,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6.B 【解析】自古至今,孔子提出的“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思想,因切中了教育的本质及规律,一直成为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长期的坚持。
7.C 【解析】思维的变通性,也称为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8.A 【解析】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要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9.C 【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
10.A 【解析】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11.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12.C 【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3.B 【解析】感觉记忆以视象和声象形式存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象代码的形式储存,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以语义代码为主,也有视象代码。
14.A 【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题干所述应为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15.C 【解析】教师和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6.D 【解析】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17.B 【解析】课堂管理能够促进教学和评价的进行,同时,通过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
18.B 【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产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19.D 【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20.C 【解析】义务教育、公立学校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过程中诞生的,始于资本主义社会,是靠国家强力推行而普及发展的。
二、填空题
21.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 22.师生关系 23.发现学习 24.课的结构顺序
25.小学 26.教育行政 27.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28.有目的 29.群体差异 30.学校教育
三、名词解释
31.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教育结构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32.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33.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34.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四、简答题
35.【答案要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人类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人类的劳动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
(4)教育的职能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6.【答案要点】(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要培养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7.【答案要点】(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38.【答案要点】(1)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训练服务。
(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要做到时间和难易适度,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
成,避免负担过重。
(3)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教师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完
成作业给予指导。
(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五、论述题
39.【答案要点】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不断变化和丰富多样的,具体表现在:师生之间是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是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师生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师生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
40.【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造成心理障碍。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6 23: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