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1|回复: 0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高频考点速记8.4班主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4: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四节 班主任
  高频考点提要
  1.班主任的概念;2.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3.班主任的素质要求;4.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5.学校与家庭的协调;6.学校与社会的协调。
  高频考点速记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
  2.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权威型的特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在权威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他们是在教师的权威下才努力学习的。
  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西进行组织的结果。
  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主要协调好三大类关系。
  1.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1)协调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必须与任课教师团结协作,班主任要经常与任课老师沟通本班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应经常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班主任应邀请任课教师参加指导班级活动。
  (2)协调与学校各级领导之问的关系;
  (3)指导和协助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2.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3.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班主任的基本素质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
  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学校基层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由此,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班级组织
  班主任建立健全班级组织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班集体的建设、学生团队组织、班级教室集体的组织、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等。其中,班集体建设是核心内容,其他各项工作都围绕班集体的建设而进行。
  (二)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1.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包括学生的一般表现、学习情况、学习潜能、兴趣特长、成长经历等,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社会生活环境,包括集体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的思想面貌、文化素养等。
  2.全面教育引导学生。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任课教师一道,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情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三)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是班级工作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日常管理包括班级常规管理和非常规管理两个方面:
  班级常规管理包括班级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和班级制度管理。其中的班级制度管理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级档案制度、班务日志、班级体育卫生制度、劳动制度、学生评优和操行评定等。
  班级非常规管理主要是对班中偶发事件的应对处理。处理偶发事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控制情绪,沉着冷静。其次是了解情况,掌握分寸。最后是依靠集体,教育学生。
  (四)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班主任指导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团支部开展工作,担任好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五、学校与家庭的协调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是指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相互信任,以协调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彼此协作配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般而言,家庭协调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
  六、学校与社会的协调
  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广泛的社会资源是实现其资源整合的重要保证。对于班主任而言,与社会协调,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
  (二)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9 18: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