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0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 )
A.教育与人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3.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符合下列哪种观点(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B.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C.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D.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4.狭义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思想道德教育
5.__________是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 )
A.教师文化
B.课堂文化
C.课程文化
D.学生文化
6.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
A.外铄论观点
B.内发论观点
C.多因素论观点
D.综合论观点
7.盲人的听觉、触觉和嗅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可变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相互联系性
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人的多方面发展的和谐发展学说
C.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9.“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
A.《学记》
B.《朱子全书•论学》
C.《五经正义》
D.《论语:》
10.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o( )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爱岗守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义务教育的基本特性是(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义务性
D.全民性
E.特殊性
2.提倡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 )
A.赫尔巴特
B.福禄贝尔
C.涂尔干
D.孔德
E.裴斯泰洛齐
3.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特点包括( )
A.传道者角色
B.服务角色
C.父母角色
D.管理者角色
E.研究者角色
4.教师的能力包括( )
A.语言表达能力
B.组织教学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教育科研能力
E.自我调控能力
5.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 )
A.学科课程
B.校本课程
C.经验课程
D.国家课程
E.综合课程
6.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主要的观点是( )
A.认识过程说
B.认识和发展过程说
C.实践说
D.交往说
E.对话说
7.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身体素质
B.心理素质
C.审美素质
D.全面素质
E.社会素质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学德育教育内容的是( )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社会主义教育
D.劳动教育
E.理想教育
9.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包括( )
A.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体育的矛盾
D.德育与美育的矛盾
E.德育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适用的范围包括( )
A.初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民办教育
E.职业培训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 __________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 __________ 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受教育者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5.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__________。
6.______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7. __________ 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最主要的载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8.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班级岗位建设,__________,学习型团体建设__________。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__________。
10.教师待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简述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
3.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
2.试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六、案例: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o
1.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2.某老师在教《忘我的人》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什么叫忘我的人?我是不是忘我的人?”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但这位老师当时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在课后找他,诚恳地对他说:“你现在虽然还不是一个忘我的人,但你有个忘我的表现。一天,同学们在操场上练习掷手榴弹,突然,一个手榴弹眼看就要落在一位小同学身上,在这紧要时刻,你不顾自己的安危,跑过去把他推开,使他脱险了,这就是你忘我的表现。但是,你和书上讲的忘我的人王进喜同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你不遵守纪律,上课好逗大家笑,学习不踏实,对这些缺点,希望你下决心改正,争取将来做一个忘我的人,为四化出大力,作贡献。”这个学生很受感动,他的积极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到小学毕业时,他的数学竟得了满分。
试分析这位老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贯彻了哪些原则,运用了哪些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