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6|回复: 1

2016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最新押题及答案(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4: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2.(  )阶段的儿童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人格测验
C.兴趣测验
D.成就测验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5.学习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认知心理学家
B.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C.格式塔心理学家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6.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7.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和态度
D.经验和方法
9.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10.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1.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集体
B.组织
C.社团
D.班级
12.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  )。
A.阿尔波特
B.布鲁纳
C.勒温
D.艾宾浩斯
13.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A.生存
B.情境
C.教材
D.学生
14.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特点的时期是(  )。
A.童年期
B.幼儿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
A.兴趣
B.爱好
C.热爱
D.忠诚
16.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7.(  )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课堂教学
D.课堂常规
18.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
A.人本主义者
B.认知主义者
C.建构主义者
D.行为主义者
19.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
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B.行为产生的条件
C.行为的标准
D.具体目标
20.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为(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C.专家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22.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定属于(  )。
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非正式评定
23.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2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
A.原因性维度
B.稳定性维度
C.可控性维度
D.两极性维度
25.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26.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7.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目标是(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28.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29.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30.基于某种特定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
A.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B.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C.自然科学
D.社会科学
E.上述说法都不对
2.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3.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  )。
A.单维思维
B.具体逻辑推理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自我中心
4.自我意识包括哪些成分?(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自我评价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教学方法
6.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划线
B.记笔记
C.列提纲
D.画关系图
7.动机的一般功能有(  )。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整功能
8.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  )等。
A.学习的兴趣
B.爱好
C.努力
D.学习的信念
9.个体创造性的标志有(  )。
A.创造态度
B.发散思维
C.创造能力
D.创造性开发
10.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  )
A.智力
B.认知过程
C.主体活动积极性
D.主体的求知欲望
E.主体的知识经验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罗森塔尔效应即是指教师预期的预言效应。(  )
2.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
3.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第二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第三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
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
5.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  )
6.道德观念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
7.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它们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
8.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是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  )
9.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
10.一般说负迁移是暂时性的,经过练习可以消除。(  )
1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12.我国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等八类。(  )
13.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
14.同辈群体不能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
15.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
四、情境分析题(共20分)
(一)(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各3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马桌没完成作业,其语文老师罗某罚这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学生不服气,嘴中嘟嘟囔囔。其语文老师气急败坏,一耳光狠狠打过去。学生回家后称耳鸣、头疼、恶心,经医院诊断为耳膜破裂。
1.你认为这则材料中应由谁负主要责任?(  )[单选题]
A.教师负主要责任
B.学生负主要责任
C.学校负主要责任
D.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均都有责任
2.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多选题]
A.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
B.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C.学生自身的因素
D.应试教育
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哪些是合理的?(  )[多选题]
A.该教师采取体罚的方式并不恰当
B.该教师应向学生郑重道歉,并赔偿医药费及精神损失费
C.学校应当严厉处分该教师
D.该教师在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权,此举并无大错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1、2小题各3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放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1.这位教师的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单项选择题]
A.分散学生注意力
B.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2.根据心理学,这位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哪一个规律?(  )[单项选择题]
A.超限效应
B.增减效应
C.无意注意
D.蝴蝶效应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0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以命题形式进行。
3.A【解析】略。
4.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5.C【解析】略。
6.B【解析】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方便学生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
7.D【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8.B【解析】见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9.C【解析】儿童(2~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10.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1.A【解析】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2.C【解析】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
13.D【解析】能主动自觉地关注学生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
14.C【解析】略。
15.D【解析】教师对教育事业忠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16.C【解析】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
17.A【解析】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8.D【解析】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华生,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19.A【解析】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是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
20.B【解析】效度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达到其所要测量目的的程度,是衡量一个测验的优劣的最重要指标。
21.C【解析】在注意课堂细节方面,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22.A【解析】诊断性评定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目的是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
23.A【解析】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
24.C【解析】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可控性维度。
25.C【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言语信息。
26.B【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27.D【解析】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故认知的最高目标是评价。
28.C【解析】问题解决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9.C【解析】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30.D【解析】题干是标准参照评价的定义。
二、多项选择题
1.AB【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独立学科。
2.ABCD【解析】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3.ACD【解析】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
4.ABC【解析】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5.ABC【解析】见教材相关内容。
6.CD【解析】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
7.ABC【解析】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8.ABD【解析】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9.AC【解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10.CDE【解析】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略。
3.×【解析】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4.√【解析】略。
5.√【解析】略。
6.×【解析】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7.×【解析】成就动机的三个方面所占的比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8.×【解析】经验类化理论是由贾德等人提出的。
9.√【解析】略。
10.√【解析】略。
11.√【解析】略。
12.×【解析】我国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13.√【解析】略。
14.×【解析】同辈群体也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15.√【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2.ABD3.ABC
(二)1.A2.C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3 02: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