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回复: 0

2016年甘肃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临考押密试卷及答案(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4: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  )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A.学生
B.教学目标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2.(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
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4.(  )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A.学习需要
B.学习准备
C.学习目标
D.学习期待
5.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句说的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6.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7.(  )阶段的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A.原型内化
B.操作定向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8.以下方法不属于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是(  )
A.讲演慢一点
B.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
C.呈现做笔记的线索
D.在黑板上将所有信息罗列出来
9.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0.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11.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
A.焦虑症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抑郁症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2.掌握学习是由(  )提出的。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13.(  )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群体气氛
D.人际关系
14.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5.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  )观摩。
A.正式
B.非正式
C.组织化
D.非组织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5分)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验证
D.预测
E.控制
2.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A.性格的社会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3.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A.主观主义
B.客观主义
C.环境主义
D.强化
E.发现学习
4.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
A.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B.具有坚定信念
C.能够正确归因
D.计较个人得失
E.不打无把握之仗
5.以下关于迁移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
B.真正有效的教学要依据迁移规律
C.迁移与教学毫无关系
D.教学中应考虑影响迁移的因素,但不必创设条件促进迁移的产生
E.教学对迁移有重大影响,迁移对教学无大碍
6.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  )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层次律
D.差异律
E.组合律
7.打篮球属于(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徒手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E.闭合型操作技能
8.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9.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  )
A.独创性
B.发散性
C.灵活性
D.突发性
E.活跃性
10.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
E.群体的性别比例
11.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学生主体性原则
E.个别化对待原则
1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  )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E.价值体系个性化
13.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
A.行动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E.语言冲突
14.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教学评价分为(  )
A.形成性评价
B.正式评价
C.非正式评价
D.配置性评价
E.诊断性评价
15.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上的差异表现在(  )
A.专家教师课时计划更简洁
B.专家教师课时计划更灵活
C.专家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课时计划
D.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具有预见性
E.专家教师注重细节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l0分)
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
2.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始终是一致的。(  )
3.做笔记是一种组织策略常用的学习方式。(  )
4.拥有某一领域丰富的知识经验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
5.心理健康就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  )
6.苛勒认为顿悟的出现是无条件的。(  )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
8.实物直观一般比模象直观教学效果好。(  )
9.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地工作的。(  )
10.教师可用相同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0分)
1.知识
2.教育心理学
3.合作学习
4.心理辅导
5.发现教学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运用变式时,常常发生什么错误?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些什么?
4.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要点。
2.论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某市一所初中在市举办“绿色食品节”期间,利用学校地处市中心的位置,将操场改为临时停车场,并停止了校内一切体育活动。学校还组织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轮流疏导和看管车辆。该校校长认为这种做法既为学校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为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一举两得。
该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校教育需要教师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2.B解析:题干是对自我认识的定义。
3.A解析: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
4.D解析:题干是对学习期待的定义。
5.A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A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7.C解析:在操作熟练阶段,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8.D解析:教师在黑板上只需写出重要的信息即可。
9.D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
10.B解析:观念和信念是态度的认知成分。
11.D解析:这种情况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
12.C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13.A解析: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应提高群体凝聚力。
14.C解析:题干是对标准参照评价的定义。
15.C解析: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察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这些作用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
2.BCDE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持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3.BCD解析: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基本主张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
4.ABC解析:略。
5.AB解析:略。
6.ABDE解析:这些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
7.BD解析:略。
8.ABED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所以E选项错误。
9.ABC解析:创造性思维表现为独创性、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
10.ABCDE解析:群体的特.占、与个体的特点对个体从众都有影响。
11.ABCDE解析:心理辅导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等原则。
12.ABCDE解析:情感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
13.ABD解析:行动对抗、认知失调、情感冲突都是人际排斥的特征。
14.DE解析: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教学评价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15.ABCD解析:新教师的课时计划注意细节。
三、判断题
1.×解析:教育心理学虽然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它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程。
2.×解析:态度的三种成分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3.× 解析:做笔记是一种精细加工策略的学习方法。
4.×解析:若大量的知识经验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储存于头脑中,对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
5.×解析:心理健康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而是能在这些情况下作有效的自我调整,且能保持良好工作效率。
6.×解析: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
7.×解析:12~18岁,正是中学阶段,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8.×解析:实践证明模象直观的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9.×解析:三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而工作的,学习者学习一般先认识自己的任务,然后监视自己的进展情况,并根据监视结果采取补救措施。
10.×解析:不同性质的班级其群体凝聚力和群体规范不同,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也不应相同。
四、名词解释
1.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4.心理辅导: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5.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五、简答题
1.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下列两类错误,必须注意预防。一类常见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质特征:另一类常见错误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
2.(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3.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例如,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难度既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既要适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又能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这些因素将会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等部分中加以研究。
4.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六、论述题
1.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换说等。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发以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共同要素说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较共同要素说有所进步。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
2.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七、案例分析题
不正确。从学校法律地位方面来讲,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人的机构,具有鲜明的公益性;此外,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而停止教学活动、派教师和学生看管车辆。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6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