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略。 2.
194612fzp7qhebeokbqxdd.jpg
3.A【解析】加涅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提出的概念。 4.A【解析】略。 5.A【解析】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是迁移的实质。 6.A【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对历史事件的领会不能缺少言语直观。 7.C【解析】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模仿阶段则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 8.B【解析】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9.C【解析】略。 10.C【解析】教师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反映一种师生关系。 11.B【解析】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也被公认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2.C【解析】略。 13.D【解析】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结果而发生的学习,班杜拉称之为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 14.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发生变化。小学低年级,附属内驱力最突出。到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 15.D【解析】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具体迁移。单词basket的学习促进了basketball这一单词的学习,属于具体迁移。 16.B【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产品的使用说明”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这两个问题,属于程序性知识。其他三项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17.A【解析】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书空”练习属于操作定向。 18.B【解析】画线属于复述策略。 19.D【解析】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体现在遇到问题情境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流畅性体现在个人遇到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上;独创性体现在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寻常的意见。 20.B【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人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故选B。 21.D【解析】根据问题行为的性质的界定,可推知D项不属于问题行为。 22.B【解析】略。 23.C【解析】略。 24.A【解析】采用一份量表,在相同的环境中,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测量,所测的结果与三个月前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量表相对可靠,即信度较高。 25.C【解析】略。 26.C【解析】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远远不够。 27.C【解析】不能抗拒诱惑显然是意志薄弱。 28.A【解析】卡特尔在对各种测验题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29.A【解析】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桑代克提出了尝试一错误说;托尔曼提出了有关学习的认知地图理论;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30.B【解析】喜欢听地道的英语是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而其他三个选项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学习英语,属于外部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而非教师。 2.ABC【解析】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 3.BCD【解析】行为主义基本主张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 4.BDE【解析】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5.ABCDE【解析】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方面的。 6.ABCD【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 7.ABC【解析】教授心智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成为一个自主的、自我调控的有效的学习者。 8.ABCDE【解析】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性格化。 9.ABCDE【解析】选项中所描述的皆为专家的特征。 10.ACE【解析】道德认知和态度定势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案例。 3.√【解析】略。 4.√【解析】略。 5.√【解析】略。 6.X【解析】一般说来,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因此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7.×【解析】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解析】略。 11.×【解析】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常常采用的评价手段是非测验性的。 12.×【解析】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的成长经历可以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3.×【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重要影响。 14.√【解析】略。 15.×【解析】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四、情境分析题 (一)1.C 2.CD 3.B (二)1.A 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