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感觉这一知识点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的重要考点,考生们要认真学习下面我们讲解的这些知识点,夯实基础,强化练习。 命题点1: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 (二)感觉的作用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类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感觉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是认知的起点。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离开了感觉,人类已有的正常心理活动也会遭到破坏,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将遭到破坏。 (三)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 (四)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 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肤觉的适应。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由亮至暗环境,先看不清,后能看清;明适应:由暗至亮环境,开始刺眼,后能适应。 2.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做感觉后象。 例如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就是视觉的后象。声音停止以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这是听觉的后象。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 3.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做同时对比。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又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彩色对比现象,彩色对比的效果是产生它的补色。 (2)继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做继时对比。如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4.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做联觉。 例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这些现象都叫做联觉。上面我们讲述的内容及其例题,在我们教师资格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考生们要认真学习,好好对待哦。建议参考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精析与标准预测(中学)》这本书对我们的考试帮助很大,要好好利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