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回复: 0

注会《会计》辅导教师经验谈(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2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二章  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
    本章偶尔出小分题,分数非常少,一般在2分左右,主要是应收票据贴现和坏账的核算较为重要。复习方法:理解基础上适度练习。

    二、        重点、难点讲解
    1.存放银行的存款,如果因银行破产发生损失,应将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这是今年新的知识点。

    2.票据到期日,如果是按实际天数计算,根据"算尾不算头"的惯例,按实际经历的天数计算;如果是按月计算,月份中间开出商业汇票时,则"月中对月中",如1月20日开出,一个月到期,到期日为2月20日;月末开出商业汇票时,则"月末对月末",如1月31日开出,一个月到期,到期日为2月28日(或29日,最后一天),二个月到期,到期日为3月31日。

    3.应收票据贴现要掌握书中的公式,强调:
    (1)        到期价值可理解为本加息,如为不带息,则为本(面值),这样好记;

    (2)        贴现息的计算基础是票据到期价值,而不是面值;公式中的贴现天数如改为贴现期则更全面;

    (3)        做分录时,收到的贴现所得金额计入银行存款,转平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差额则计入财务费用

    4.        应收账款涉及现金折扣时,应按总价法核算。在计算折扣金额时,P54例6是按含税金额折扣,但在P279例7中是按不含说折扣,在考试中要看清要求。在实际中,一般是按含税折扣。

    5.        坏账准备的核算要注意:
    (1)        如果坏账的核算方法由直接转销法改为为备抵法,应按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如果在备抵法下,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由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改为账龄分析法等,应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2)        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到期未收回,转入应收账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预付账款不符合其性质,转入其他应收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

    (3)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使用较多,账龄分析法较准确。例9说明了坏账准备如何计提,如何冲销,如何补提,一定要搞透;其他七大准备比照着做,可提高学习效率。

    6. 改错:P50第二行"票面金额" 改为"票据到期价值";P61中间这一段的末尾"应收账款"改为"应付账款",因为购销两条线要分开列示。

    第三章          存货
    一、         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
    本章以前年度分数很少,但2001年11月发布《存货》准则后,有了新的出题点,重要程度有所上升。复习方法:理解基础上适度练习。

    二、        重点、难点讲解
    1.        代销商品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为了使受托方加强对代销商品的核算和管理,企业会计制度也要求受托方对其受托代销商品纳入账内核算。例如,12月25日接受代销商品100元,则:

    借:受托代销商品  100
    贷:代销商品款  100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受托代销商品作为存货的增项,代销商品款作为存货的减项,同时增减100元,存货的余额为零。这是很特殊的处理方法。

    2.        存货的期末计价有较大变化,在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时,要注意:

    (1)        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 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估计的销售费用 -                          相关的税金

    存货的估计售价一般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售价为准,但如果价格变动较大,应以平均价格作为估计售价更合理;如果有销售合同确定了存货的外售价格,则以销售合同的价格直接作为估计售价。

    (2)        材料在期末计价时,要考虑其用途:
    a.材料用于出售时,应根据材料成本与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直接比较确定;

    b.材料用于生产时,材料的期末计价应与其所生产的产品的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如果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则材料直接按照材料的成本计量;如果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在材料的成本高于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应按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当然,在材料的成本低于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仍按材料的成本计量。这是一个新思路。

    3.        改错:P80第8行(进项税额)应改为(进项税额转出);P85倒数第5行24600元,应减少5000元,改为19600元,因为这5000元已经在本页第四行做了分录,不能重复计算;本页最后一行28000元,应减少6000元,改为22000元,因为这6000元是下月发生的实际成本,不能计入本月;P87中间段的运杂费增值税抵扣率10%应改为7%;P99第二段的12台,应改为10台;P100倒数第三段的10台改为8台;P102中间偏下的W2型改为W5型。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9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