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九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章是考试中的重点章,尤其是收入和利润,考的分数很多,要充分注意。
二、 重点、难点讲解
1. 收入部分包含了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主要掌握商品销售确认的四个条件(其中特殊销售的不同确认时点尤其重要)和劳务收入确认的完工百分比法。
2. 售后回购,是指商品销售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重新买回这批商品,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应视为融资行为,不确认收入。
例如:本企业有座楼房,原值10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2002年1月1日出售价格为1100万元,已收存银行。按合同规定,出售两年后购回,回购价130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这一售后回购行为的实质是,以楼房作抵押,取得借款1100万元;两年后连本带息归还1300万元,其中本金1100万元,利息200万元。
2002年1月1日出售时:
借:累计折旧 100
固定资产清理 9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借:银行存款 11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00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200
2002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100 ((1300-1100)/2)
贷: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100
2003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100 ((1300-1100)/2)
贷: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100
2004年1月1日重新购回时:
借:固定资产 900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400
贷:银行存款 1300
3. 以旧换新的销售,其实质是非货币性交易,应按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处理(在补价小于等于25%时)。但在实际工作中,旧货折价很少,一般情况下都属于货币性交易,所以书中按正常的商品购销处理。
4. 销售退回比较复杂,关键是把握退回的时点:
(1) 本年度(如2002年)销售的商品,在2002年年度终了前退回,冲减退回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
(2) 以前年度(如2001)销售的商品,在2001年的年报报出之前退回的(假设2001年年报在2002年3月15日报出),即在2002.1.1-2002.3.15退回的,应作为2001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调减2001年度的收入;在2002.3.16-2002.12.31退回的,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
(3) 本年度(即2002年)或以前年度(如2001年)销售的商品,在2002年的年报报出之前(假设2002年年报在2003年3月15日报出),即在2003.1.1-2003.3.15退回的,应作为2002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调减2002年度的收入;在2003.3.16-2003.12.31退回的,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可详见该章,以上要掌握的是:不同时点的销售退回,其会计处理是不同的。
5. 利润部分也是考得较多的地方。应以净利润为中心,分为两个步骤去理解,即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
利润形成 利润分配
净利润
(1)利润形成:见P319利润表。利润总额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经营得来的利润和非经营得来的利润;经营得来的利润又分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而非经营得来的利润包括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在利润总额基础上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净利润。
在分析利润来源的构成时,如果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则一般意味着企业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企业经营是比较稳定的;其他的都是零星的、偶然的利润来源。
在利润形成阶段,有三笔分录要掌握:
a.将所有收入转入"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补贴收益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100
b.将所有的费用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80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c.将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本年利润 2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
(2)利润分配:见P321利润分配表。利润分配主要是提取盈余公积和应付股利。
在利润分配阶段,有两笔分录要掌握:
a.进行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20*10%)
- 公益金 1(20*5%)
贷:盈余公积 3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10
贷:应付利润 10
b.将利润分配明细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3
--应付利润 10
利润分配的基本思路是: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有两个去向,一是分出去,形成应付利润;二是留下来,形成留存收益。留存收益又分为两部分,指定用途部分称为盈余公积,未指定用途部分称为未分配利润。假设本企业是新建企业,如本例,本年实现的净利润20,分出去10,留下来10;留下来的部分,形成指定用途的盈余公积为3,则年末未分配利润为7。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一、 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
会计报表的编制和调整在全书中占了很大篇幅,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基础,但综合题一般是考报表调整,结合政策变更、日后事项、重大差错更正来考。本章作为以后报表调整的基础,应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二、 重点、难点讲解
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要注意:
(1)计提减值准备的大部分项目,用余额减去准备后的净额填列,它们是:
应收账款净额
其他应收款净额
存货净额
短期投资净额
长期投资净额(长期股权投资净额、长期债权投资净额)
委托贷款净额(特殊:帐面余额等于帐面价值)
在建工程净额
无形资产净额
(2)受托代销商品减去代销商品款后的差额,计入存货项目。
(3)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待转资产价值"计入其他流动负债内。
(4)长期应付款反映的是长期应付款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后的净额。
(5)实收资本减去已归还投资等于实收资本净额,是外商投资企业比较特殊的做法。其中已归还投资,反映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利润。如用利润10万元归还投资:
借: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 10
贷: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 1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
贷: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 10
借:已归还投资 10 (实收资本的备抵项目)
贷:银行存款 10
2.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都是根据相应项目的实际发生额填列,比较简单。
3. 现金流量表在编制时要注意:
(1) 总体思路:现流表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编表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从补充资料"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编起。
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不含定期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即满足四个特定条件的短期投资)。在目前企业中,一般都没有定期存款和现金等价物,则可将年末货币资金减年初货币资金,即为现金净增加额,这是从静态反映现金流量的变化,是非常准确的。如本例中年末现金余额820745元,年初现金余额1406300元,则现金净增加-585555元。
第二,将上述计算结果直接抄入正表中的第56行,"五、现金净增加额"为-585555元。
第三,分析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并按先易后难的原则计算各因素的影响金额。现金流量表正表是从动态反映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要回答"现金存量为什么减少了585555?"。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主要有经营活动(a)、投资活动(b)、筹资活动(c)和汇率变动(d)。本例中:
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计算d,本例中为0。(本处举一个与书中例子无关的例子:如出口销售收到100美元,按1:8汇率折成人民币800元:
借:银行存款 (USD100*8)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年末
年末时假设美元:人民币=1:9,借:银行存款 100
贷:财务费用 100
则补充资料中,年末现金900,年初0,现金净增加900;在正表中,由于销售商品收到现金800,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100,现金净增加900。)
再计算c。筹资活动主要是接受现金投资,分出现金股利;向金融机构举借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发行债券及其还本付息等。这些活动的现金流量在一般企业中很容易计算出来,本例中为-862500元。
再计算b。投资活动是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购建和处置以及对外投资的投出和收回。在一般企业中也不难计算,本例中为-104200元。
在计算出bcd后,即推出a,本例中为381145元;因bcd很简单,因而a是很准确的。由此,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即为a。
根据笔者的实务经验,年现金流量在5亿元以内的工商企业,通过以上的逻辑计算过程,在半天内就能编出理想的现金流量表。
(2) 具体项目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是价+税
只要是本年度收到的与货款有关的款项都计入,包括本年度现销;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年末减年初的增减变动(要将非正常的变动因素扣除)
销售退回所退回给购货方的现金,作为现金流入的减项。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是价+税
只有是本年度支付的与购货有关的款项都计入,包括本年度现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年末减年初的增减变动(要将非正常的变动因素扣除)
购货退回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现金流出的减项。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计提的八大准备列支的费用(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
*待摊费用减少:仅指经营活动形成的待摊费用部分,是经营活动形成的待摊费用的年末减年初。
*预提费用增加:仅指经营活动形成的预提费用部分,是经营活动形成的预提费用的年末减年初。
*财务费用:仅包括投资和筹资形成的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不能包括计提减值准备列支的投资收益部分,否则就重算了。
第十一章 中期财务报告
一、 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
2001年11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期财务报告》准则,本章根据此准则编写而成,新的知识点较多,可从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特殊性去掌握。
二、 重点、难点讲解
1.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初至本中期末(如1月-9月)的财务报告,都可称为中期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