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回复: 0

[模拟试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九讲讲义精选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6 03: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途径
    一 地下水污染特点
    在认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发生不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变化,称为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不容易被及时发现。一旦发现,其后果也难以消除。
    二、地下水污染途径
    地下水污染方式可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种。直接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在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性质不变。这是对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间接污染的特点是:地下水污染并非由于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引起的,而是由于污染物作用于其他物质,使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分进入地下水造成的。
    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为四类:①间歇入渗型。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周期性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也属此类。②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主要也是污染潜水。③越流型。污染物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已受污染的含水层。④径流型。污染物底下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潜水或承压水。
    第四节 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洽措施
    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要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建立合理的地下水管理和环境保护监督制度;必须进行必要%监测,一旦发现地下水遭受污染,就应及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机会和数量,选择具有最优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地点排放獭等;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渗等污染物阻隔手段,防止污染物下渗含水层。
    一、水环境管理措施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顺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①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②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③多层地下水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④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⑤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二、地下水环境监测措施
    建设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制度,对厂区及周边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点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建设厂区为重点,兼顾外围:厂区内可能的污染设施如有毒原料储罐、污水储存池、固废堆放场地附近均需设置监测点。
    ②以下游监测为重点,兼顾上游和侧面。
    ③对地下水进行分层监测,重点放在易受污染的浅层潜水和作为饮用水源的含水层,兼顾其他含水层。
    ④地下水监测每年至少两次,分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重点区域和出现异g情况下应增加监测频率。
    ⑤水质监测项目可参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可结合地区情况适当增加和减少监测项目。
    三、合理规划布局和改进生产工艺
    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是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的主要和有效途径之一。
    五、水污染防治的工程措施
    要进行地下水长期监测。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就应及时采取措施,查清污染来源与途径,采用帷幕灌浆、截流、抽水等措施,排出被污染的地下水或对污染地下水进行修复,防止其继续扩展。具体措施如下:
    1,地下水分层开采
    开采多层地下水时,各含水层水质差异较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在地下水已受污染地区,禁止己污染含水层和未被污染的含水层的混合开采;进行勘探等活动时,须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串层,造成地下水污染。
    2.防渗措施
    工程防渗是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固废淋滤液渗入地下水而必须采取的防范措施。
    3.污染物的清除与阻隔措施
    对于地表泄漏的污染物,一般采用地面挖去的清除措施。对于己经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可采取抽水方式抽出污染物,然后再处理。也可采取地下帷幕灌浆等物理屏蔽方式阻隔地下水污染物。对于可以修复的地下水污染,可采用地下反应墙修复。具体如下:
    (1)屏蔽法
    (2)抽出处理法
    (3)地下反应墙
   
     
  ·
·
·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9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