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三、练习册练习册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有些人甚至觉得只要做练习册就可以了。我不太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如果准备的时间不够,可以用以做练习册为主,看书为辅的方法。如果是以计算为主的科目,如2.3,2.4,2.5,3.2,我一般会将一些经典的format,如计算个人所得税,企业预算,discounted cashflow,合并报表的format和计算步骤记录下来。在考试前反复复习。如果是以论述体为主的科目,如3.1,3.5,3.6,我则会把一些代表性的练习题答案复印下来,或者把答案的提纲抄下来,有时还会把课本上的有关例子复印下来。也是在考试前反复的熟读,加强记忆。往往是自己整理的东西是比较容易记住的,由于是自己消化过的东西,印象会比较深刻。特别是考试前,看看自己的东西,比你拿着书到处乱翻要好得多。
四、lynchpin和passcard 关于,lynchpin和passcard的使用,我也在别的帖子里说过了,这里是略加整理重新贴上来。“lynchpin是foulkslynch系列的。passcard应该是bpp系列的。lynchpin和passcard基本上是类似的东东。就是小册子一类的。主要是将课本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包括基本概念定义、图表、流程图、基本要点等。也包括一些让人一目了然的illustration, bulletpoints。是帮助考试者在复习最后阶段增强记忆。”
五、历年的全真题历年的全真考题及答案在网上可以下载。新的syllabus是2001年颁布的,当年12月第一次考试。所以一共有六套全真题,加上2001年颁布的pillot paper(即配合新考试大纲颁布的新题型样卷),一共是七套题,建议国和把他们全部下载下来。其中,临考前至少要做两三套题目,其他的至少是认真阅读一下,至少把答案和出题人的分析弄懂。另外,除了全真的考题和答案外,还有examiners'' approach,examinationnotes,examiners'' comments,其实这些文章也非常重要。其中,notes和comments在网上发布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只能下载最新的那一次考试的,所以国和每半年左右要上网去下载一次,或者在每年的九月和三月的student accountant上找。 将examiners’comments和考试的答案一起对照着看,国和才会了解出题人的想法,考试的重点以及一般考生的薄弱点在什么地方。
六、studentaccountant上的相关文章 studentaccountant上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与acca的知识体系相关。如果是和某些课程直接相关的,文章上回注明是“relevant to paper1.1, paper 2.5, paper3.6”之类的标记。如果,要找到近年来所有与某一门科目有关的文章,可以在acca官方网站的相应科目下找到一个list。有很多参考文章,特别要注意考官(即examiner)写的文章,要认真阅读一下。如果是临考之前2-3月内考官发表的文章,有的时候简直就是考题。送分的,国和千万可别忘了看。
(四)培训问题论坛上有很多人讨论过这样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首先,培训班好坏并不是通过考试的唯一条件。关键还是要你自己能够认真看书和做题。有些考生是自学的,也可以通过考试。但是,培训班还有一个好处是帮你节省一些自己摸索苦战的时间。培训老师可以帮你把书本里的东西总结概括一下,特别是会cover所有重点的内容。好的老师讲课应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会总结一套对付考试的经验。还有,你上课时老师发的资料、练习题和你自己记的notes,到考试前看一看,一定是有帮助的。另外,培训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帮助你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国和一起看书、做题,交流学习资料、经验等等。能找到一起奋战的考友,国和有个照应,要比自己孤军奋战、自己埋头看书要好得多。目前考到第三级的很多考生是自学的,但实际上,如果能上培训班,不无好处。前面的好处不重复了。第三级多半是小班上课,一个老师,十多个学生。国和上课时可以多多讨论,有利于锻炼思路,并交流一下级解答问题的方法。第三级的考试,跟注重能力。如果纯粹看书,而不锻炼思路的话,考试时一上来会觉得很吃力。尤其是用英语思考和答题的能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掌握的。在培训中,老师会有意的去引导的。如果你真的是自学能力不强,自制力也不强,学习时间紧而且不可支配,这鼓励你参加培训。另外,现在有一种途径,就是新加坡跨越科技和英国bpp联合推出的网络课时,看国外大师的授课,比国内大师更instructive,有较强的指导性,比枯燥定时的培训好一些。其实,培训机构的好坏很难比较。比如说通过率,其实考试成绩还是要看考生自己的努力。有的人不上培训班,也能通过考试的。这和每个人复习时间、时间的管理能力、短时学习吸收能力有很大关系。再加上,每次考试的难易度略有不同,考生的临场发挥不同,很难用一两次的通过率来比较培训效果。培训机构,关键是看老师的质量如何,还有使用的辅助教材和notes怎么样,是否对学生通过考试真的有帮助。具体的,当然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和判断。
(五)最后三门的拼搏根据国和的建议,我决定先写关于最后三门core paper的备考功略。有关如何使用英文的问题,下次继续。最后三门科目分别是: 3.5strategic busines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3.6 advanced corporatereporting 3.7 strategic financial management有关的规则是这样说的:“第三部分最后三门核心课程须同时报考、同时通过。三门中若只有一门通过,则通过的这门成绩也不能保留,三门课均需重考;若三门中有两门通过,且另一门在30分至49分之间,则没通过的那门有两次补考机会,在随后的两次考试中通过,三门课亦可视为全部通过;不然,三门课均须重考。”也就是说,三门课要一起过。如果只有一门不过且成绩在30-49分,两门过的可以保留,不过的那一门还可以补考2次。如果三门全不过,或只过一门的话,全部三门都要重新考。所以,总的来说对大多数考生这是个很大的挑战。如何能一次过呢?我以自己三门一次过的经历,谈一些体会:
1.还是一句老话,先做好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三门课,需要大约450-500小时的时间准备,相当于大约要连续22周的学习。如果是6月中旬考试3.1-3.4中的两门,要到八月中旬才出来成绩。如果从这个时候开始准备12月的corepaper考试,只有四个月,时间上比较紧一些。要做到在17周的时间里,完成充分的准备,每周读书至少要25-30小时。所以,corepaper的准备要早些启动。要是新书没出来,可以先借一本书来看看。可以是3.5或3.7中的一门。
2.要注意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尤其是针对3.5这样的以文字题为主的考试。一边看书,一边把一些keypoints或者是那些一时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有些书上阐述的比较清楚的例题,或者是一些图表和流程图,我也会把它们复印下来。然后,把材料全部装订好,自己再准备一个目录,考前可以再翻看。
3.由于3.5是以文字题为主,所以,要注重在平时多用英语练习写作。开始可以先看看练习册上的答案。练习册上的答案一般写得很长,尤其是那些60分的大题目,会比较复杂。千万不要被吓倒了。其实,考试时候是不会要求考生写这么多的内容。考生只要写作的条理清楚、思路清晰,讲到点子上就可以了。还有,在练习的时候,还要注意写字的速度。所以,锻炼思路的敏捷也很重要的。
4. 3.5的内容,很多是有关所谓strategy,好像有点玄乎。但实际上,3.5有自己的答题模式。很多时候,都是套用一些所谓的strategy model。 比如,讲marketing的题目,无外乎什么5p, 4c, positioning vs. differentiation,等等之类的东西。要是讲有关竞争力的问题,总离不开porter’sdiamond。如果要分析公司内外部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方向作战略分析,总是要谈到swot 或者是 pest或者是internalassement。讲到企业机构性发展的模式,总归是分析franchise还是joint venture, centralize还是decentralize。只要你有意识的把所有这些概念、模型、分析工具整理一下,每一种总结一张纸,基本上所有主要的大题就都“有了”。如果考试的时候,你能把相应的那张纸的内容复述出来,再结合案例里的一些内容,那么考个50%,肯定没问题。
5.3.6的内容,其实就是合并报表和frs两个部分,再加上一些有关reporting环境的内容。我的应付方法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将合并报表的方法和format弄熟。唯一的途径是做题。做完题目,不仅要分析错在哪里,还有做一些笔记,比如题目里的某一个陷阱我没注意到,就把他记下来,下次做题是就要注意,慎防又不知不觉地“跳进去了”。 二是,把所有的frs内容搞清楚。方法除了认真看书,将student accountant上一些有关的文章好好看一看,那还是做题目,记笔记。没有什么大的诀窍。但一边记笔记,一般要整理一下。把条理好好理顺,当提到每个frs,ssap(不知现在是否已被frs取代?)或fred, frsse,都要很清楚其中讲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考internationalstream,那么应该对每一个ias很熟悉的。只有这样,不完全拘泥于书本,你才有可能对所有的会计准则融会贯通,运用到考试中去。至于报告环境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关于外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的讨论,和一些国际上对会计领域的研究发展成果等。这个往往会放在选做题里面,不做也罢。不过,有空的话还是看一下地为好。
6.3.7的内容一半是计算题,一半是文字题。一部分涉及财务策略,股利策略,融资策略,投资策略等,还有一些企业融资(corporatefinance),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等内容。可以结合上面说的所有方法。对付文字题,就是做好笔记,多做练习题,注意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和答题思路的锻炼。对付计算题,还是以做练习题为主。把那些常用的计算模式,如discount cash flow,计算eps的方法等等,也是copy或记录下来。时不时地去翻一翻,以加深印象。总的来说,三门课一起过其实并不太难。关键是,你投入的精力有多少。如果你认认真真的准备了,你会有好的回报的。不过新大纲2007年12月开始对这就不再要求!(六)再谈有关课本及练习册的使用最近看了不少其他论坛的帖子,谈到关于课本和练习册的关系。不少身边的acca学员也有类似的困惑:是不是课本不重要?只要做练习册就可以应付考试了。也有的人还问,我一天也看不了几页书,两三周看下来了,是看了四五十页,怎么办?其实,只要你是真正的沉下心来看,平均一天看20-30页一定可以做到的。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太适应,但慢慢适应了,可以看得很快。看书的速度,也是一种习惯的结果,熟能生巧。而且,书上的内容,并不是一字一句都要看。acca不像中国的cpa考试。cpa书上的文字不但要搞清楚,还要背下来,不然很难对付考卷上的客观题。而acca主要是案例分析题,需要思路清楚,融会贯通地运用基本概念。由于acca有不同版本的书,不同的书对同一个概念的解释,有时文字表述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考卷中不可能出现单纯让学生复述概念的题目。所以,对付acca.,关键还是掌握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这可能是为什么练习册显得较为重要的原因。我一般是先很快的浏览一遍书,把这门课的概要搞清楚。适当做一些笔记,在第一遍看的时候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再认认真真地做练习题。对于那些以计算体为主的考试(1.2、2.3、2.4、2.5),大量的做练习题和历年考题,比看书本身更重要。但,对于那些以论述题为主的考试(2.6、3.1、3.5等),书本上的概念、条条框框还是要熟记的,不然考试的时候,你无法运用到对题目的分析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