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1|回复: 0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第二章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7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二部分: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一、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概念?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在理解货币需求概念时我们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货币需求的职能范畴包括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如何掌握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中。其理论的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币流通。在此条件下,马克思进行如下论证:   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黄金的价值,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2)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的多少决定了需要多少金币来实现它;   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进行交换。这一论证用公式表示就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 / 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M = PQ / V   这一公式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我们在掌握这一理论时也要注意:   A.本论断适用于金属货币流通,而在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货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B.直接运用本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C.仅反映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研究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假定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人们 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因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谨慎动机也叫预防动机,是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因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化,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一般用于商品或劳务交易,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1表示,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即 L1=L1(Y);   投机性货币需求L2则与利率有关,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 L2=L2(i);   货币总需求L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即L=L1(Y)+L2(i)   表明对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四、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动。   在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中,货币需求有增加的趋势。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 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更多的影响货币需求的结构   6)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   对利润的预期同货币呈同方向变化,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 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7)财政收支状况   收大于支有结余,对货币需求减少   支大于收有赤字,对货币需求增加。   8)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   五、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许多新的金融根据也都不同程度的具有一定的货币性。这就给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的计量带来新的问题,即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问题。   在各国对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中,普遍都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即是资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而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作为划分的依据。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划分口径可以把货币供给划分为:   M0 (现钞):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M1 (狭义货币):M 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   M2 (广义货币):由M1加上准货币构成。 准货币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我国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的划分口径,把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如下:   M0 =现金   M1 =M0 +活期存款   M2 =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六、影响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又叫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它反映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数量关系。即m = M / B   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决定因素,也是货币供给中的外生变量;而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则包含在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之中。   七、基础货币的变化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作为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数量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基础货币可以由中央银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能考察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资 产 负 债 国外净资产
流通中货币
对政府债权净额
准备金存款
对商业银行债权

其他项目净值

资产合计
负债合计
  基础货币有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二者都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四个因素:   1.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   如果追求稳定汇率目标,通过外汇买卖投放基础货币受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2.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通过认购政府债券或贷款给财政部门弥补赤字把基础货币注入流通领域。   3.对商业银行债权。即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中央银行对此项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其他项目净值。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的增减变化。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八、决定货币乘数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对于决定货币乘数的具体因素,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通过对其施加影响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一般有以下5项:   1.现金比率。即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对乘数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现金比率越高,货币乘数也高,反之,亦然。   2.超额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就越小,反之,越大。   3.定期和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越大。   4.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变大。   九、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利率机制完成的。
  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同货币需求 之间是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当货币供给与货币 需求相等时,即达到了货币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为均衡点,此点决定了均衡利率和均衡货币量。
  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经常变化的,如果S——S1,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货币需求上升,D——D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重新实现均衡。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3 15: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