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考试期间,我经常登录这个论坛,也从这个论坛获取到很多有用的考试资料,但是却很少在这个论坛发言。现在ACCA考试全部通过了,也发一个自己的考试经历,算是对坛子朋友们的回馈。
2003年,当我一次性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后,觉得需要需要寻找另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考试,同时为锻炼自己的英语,所以我选择了ACCA考试,通过CPA一共免了5门后,在2004年进行考试。
第一次考试,记得一共报了3门,好像是信息系统、会计和审计吧,由于是老科目下的,具体是什么编号也记不得了,当时自己看看书,考试也就过了。第二次考试,我又报了两门,后来考试也都过了。
在考过5门后,我逐步发现,如果你寄希望通过一种考试就能怎么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考试只是为你打开了进入一个领域的大门,但是如果你要靠这个吃饭,就必须在深入某个领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我发现,一次报考几门考试,虽然看看书,甚至书都不看,就看看习题就可以过了。但是,那种50分左右通过的考试实质上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只是证明你能考试,而仅仅证明我能考试对于我这个已经工作的人已无太大意义。所以,在考完5门考试后,我逐步开始放慢了自己的考试脚步。一方面,每次只考一门或两门,我可以更好的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同时,我可以有其他时间从事我专业领域的探索,更好的把ACCA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结合。其次,慢一点成为会员也可以少交一些年费。后来,由于一些自身和家庭原因,一直就没有继续后面的考试,一拖就拖到了2009年,当时感觉不能再拖了,以后有了小孩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在2009年底又继续考试了考试。也就是最后的四门P1 P2 P3 P4.由于前面的考试时间也很长了而且考试内容也变化很大了,我就介绍一下最后这四门的考试经历吧。
从难度来讲,p1和p3相对容易,且P3可能更容易一点。P2和P4更难,且P4更难一点。国和可以根据难度自由选择。不过我还是每次选1门,所以从2009年一直考到2011年结束
P3考了53分。这一门主要讲得企业战略和管理问题,实际上相当于企业战略管理和营运管理两门课的知识综合。这门课我几乎没有看书,就看看习题,看看BPP的小册子,背背知识点,准备了1个多月的时间也就过了。由于这门课主要讲战略问题,有各种战略模型,比如SWOT、VALUE CHAIN等。而且题目都是案例,所以有些人如果在企业就是做这方面工作的,这方面知识接触过得话,即使只看几天,裸考也能过。所以这个要看个人。如果对于一点工作经历都没有、也没有学过相关课程的,就需要稍微下点功夫。但是,考过了,也没有什么。因为,你即使考过了,也不见得能深刻认识企业战略问题,更谈不上运用营运管理理论从事企业管理,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无标准答案,且营运管理中很多知识、模型你都要有实际操作经验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所以,考过了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你到工作中就会发现,具体运用这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大又文章。但是,掌握这门课的一个好处就是,他能为你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提供一个规范的、逻辑上严谨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至于别人要你谈对一个企业管理问题的看法时,你所谈得观点和那些记者在街边随机采访的人谈的差不多,这是这门课的精髓所在。
P1考了61分。这门课主要讲注册会计师责任的问题,应该讲就是纯文字的考试。涉及到公司治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相关问题。这门课看书也无太大意义,可以从习题入手。由于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国和可以在看习题的基础上,把一些知识点自己写下来背。比如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等。还有就是出题者在学员杂志写的文章要看,把其中知识点总结出来背就可以了。看过论坛有一个人总结过一个P1的知识点,好像还有一个opentuition讲义,就按这个讲义自己背背,过是没有问题的。这门课部分知识在P2和P4的有些题目中会有涉及。
P2考了74分。P2考国际会计准则,这门课很多人觉得很难,因为考得准则比较多、分散。其实,我在复习中也是感觉到的。首先,我把书大概看了一遍,然后从习题入手。但是第一遍,我也是没有什么感觉,甚至很灰心。但是,P2的重点还是很突出的,就是一个合并会计报表,要么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要么合并现金流量表,再夹杂着外币折算业务。这一块并无他发,就是根据习题,多做。这一门一定不能只看不做,而是不断的做。如果做不起来,就先看。看懂了后,自己做。不会做了再看,然后再做,把做题中的错误总结出来,不断反复。然后就涉及合并的准则看学员杂志的文章,加深自己理解的过程。就习题中涉及合并报表的题目我大概自己做了6遍,然后再结合准则规定看,我觉得大部分知识基本掌握了。剩余的时间再把其他重要准则重点看看,比如金融商品准则、退休金准则、所得税准则等。看到很多人考P2时押题,我觉得这个就很不好。首先,P2学好了对国和会很有帮组,其次,如果第一大题压错了,你就玩了。比如我那次考试考得时合并现金流量表,有些人就压合并资产负债表,压根不复习这一块,考到时傻眼了。我感觉,通过P2的学习,我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加深了很多,而且多我研究自己领域的很多问题也非常有帮组,这是一门非常值得国和认真学习的一门课,就是花1年时间专门学这门课都值得。总之,这门课就是自己多练习,多看准则,多理解。
P4是最后一门,今年考的,考了68分。同样,这门课在学的时候也是觉得计算量大,很多知识比较难。这门课的书我只是简单看了一下框架,随后是在做习题中发现不会的问题又继续回去看书的。其实这门课要通过也并非很难。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是比较集中的,比如期权定价理论、实物期权、境内外投资项目的NPV计算、衍生金融工具等。对于NPV的问题,基本只是前面已经学过了,这里只不过情形更复杂一点而已。但是,在第一大题中考NPV肯定计算量非常大,很耗时。所以这一块,第一要数量掌握基本知识点,考试没有时间给你再细细思考。第二一定要学会习题答案的做题步骤(layout), 没有一个清晰的layout,第一题也也基本完蛋。重点就是自己练习layout,考试时,对于第一题直接根据平时练习的做题步骤做。其次,对于期权定价理论是实物期权,一定要掌握,这一块在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第三部分就是衍生金融商品,考试中第二题会涉及,要么是外汇期货期权要么就是利率期货期权。相对而言,考利率期货期权会相对简单,而外汇期货期权会相对负责一点。(现在的出题人可能不会向BOB,出一些比较晦涩的衍生工具的题目)。这一块很难,但是一定要学。学会了你i就会发现,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也非常有用。也许你现在不学,以后都没有机会学会这些知识了。当然,一开始比较难,推荐国和可以看赫克希尔的《期权、期货和衍生金融商品》这本书。当然,P4在对于这部门更加注重的是运用,对于各种套期的习题中,就是模拟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避险的,很实用。这部分知识学会了,会计准则中涉及金融商品和套期保值的会计你也就能看懂了,否则那一块知识你也看不懂。这部分知识很难,怎么办呢,就是通过不断的做,然后去理解。我这一块也是把习题做了很多遍才真正理解的。所以这次考试我外汇期权、期货和掉期时,我非常熟练就可以把大部分题目答出来了。所以,我认为P4这门课最核心的不在NPV,而在实物期权定价理论、衍生金融工具、企业重组中的定价问题,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看其他的国外著作你也可以懂,但是P4能有习题给你做,会大大加深你对这一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你看了《期权、期货和衍生金融商品》这本书,也许对于各种衍生品的特点、定价方法有一个大概掌握了。但是,就看这本书要你回答企业在经营中如何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汇率、利率风险你可能还只会停留在字面上。而通过P4模拟实际情况的习题练习,可以大大加深对实务的理解。这是ACCA的长处。最后P4这一门的方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在练习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不要一味得死做题,通过做题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错了要去分析原因,如果是知识点没掌握就去看书,是粗心就记下来提醒自己再做时不要再犯,是对题目内容理解有误,就划出来,看看有些句子的内容究竟包含哪些信息,应该如何理解运用。最后就是考试时间的把握,一定要有很强的时间观点。在考前就要算好,第一题多长时间,第二题多长时间。到时间了,不管做到多少,都进入下一题。甚至在每一题中每一个小题都可以定时间(如果前后两个题目没太大关联性)。记得以前考试包括考P2,不管怎么样,题目我都是基本做完的。这次P4考试,由于第一题计算量太大,有一小问将近8分几乎没有来得及做,不过到了点后我就不想前面的,做后面的题目,这样,把第二题外汇期货期权,第四题实物期权和最后一题做了,回过头来即使第一题有些没有做,心里也就基本有底。考试时间的管理,不仅适用P4,在每门ACCA考试中都是一样。至于做题顺序,有些人建议先做后面,最后做第一题。这个看个人,我从来都是从第一题做起的。
虽然最后4门是一门一门考得,但是我发现自己收获非常大,特别是P2和P4的学习,我觉得他大大扩宽了我的视野。比如,学习了P4大大加深了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理解。以前对于互换,即使看了很多书也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通过P4,我对互换的理解大大加深了。再回过头来看衍生金融工具的书,就好看多了。而且这一块知识对我自己领域有很大的帮组。
整个ACCA考试虽然历时长,但我都是一次性考过了,没有重考过,而且没有上过一门辅导班,全是自己看的。所以,国和还是要有信心。至于辅导班如何,看个人。我是试听过一些网站的辅导班,有些真得不敢恭维呵呵。就和一些人说的,ACCA的培训师资和CPA比差远了。
最后谈一点自己对考试的看法。有些人考了ACCA,又准备考ACA,HKCPA,AICPA。可是,你自己想想看,真得考过一门考试你就真正掌握这门考试涉及的所有知识并能运用自如吗?考了AICPA你就成为美国会计准则专家了吗,考了HKCPA你就数量掌握香港税制了吗,根本不可能。如果考试是突击、考完一年不碰,一切又回归到零。所以,除非这个证书真得在你职业中有用,你做这个岗位就需要这个证书的话,否则考各种证书毫无意义。很少有人既是会计专家、又是税务专家、也是审计专家还是企业管理专家。证书仅仅是一门敲门砖,如果你一辈子考一大堆本子,什么知识只是浅尝则止,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就彻底荒废了。再说,人这一辈子也不是全部去考试的。一定要牢记,知识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炫耀的。知识学了不会用,等于浪费生命做无意义的事。所以,国和要首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一个定位,即使选会计,你也要看看究竟是做会计领域哪一方面的工作,是在管理会计领域呢、是在审计领域呢,税务领域呢还是其他领域呢等等,把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考试结合起来,把在考试中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后做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