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回复: 0

2014年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章节考点及讲解(第十二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8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十二章  贷款风险分类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12.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1.贷款分类的含义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银行根据审慎的原则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的结果分析归类的过程。2.贷款分类的标准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5月开始试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并在2001年12月修订后正式发布。指导原则采用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亦称“五级分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2013年版新增加内容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有一条核心的内容,即贷款偿还的可能性12.1.2贷款分类的意义1.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2.贷款分类是金融审慎监管的需要通过非现场体系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连续监控通过现场检查,独立地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作出评估3.贷款分类是利用外部审计师辅助金融监管的需要4.贷款分类是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行重组的需要12.1.3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1.历史成本法--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账面上资产和负债增减的净值。历史成本法的重要依据是匹配原则,即把成本摊派到与其相关的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历史成本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第二,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2.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市场价值法的优点是它能够及时承认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因此能较为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生的问题,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为其资产定值市场价值法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有市场3.净现值法贷款的利率和贴现率是决定贷款净现值的重要因素,但贴现率的确定较为困难。净现值法在银行中并未得到广泛采用。4.公允价值法当前较为普遍的贷款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公允价值法。
12.2贷款风险分类万法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分类以及判断借款人的某一笔贷款是正常贷款、关注类贷款还是不良贷款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基本信贷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可能性分析、确定分类。12.2.1基本信贷分析1.贷款目的分析--判断贷款正常与否最基本的标志。判断贷款是否正确使用是贷款分类的最基本判断因素之一。贷款分类中,挪用的贷款至少被分类为关注类贷款2.还款来源分析--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需要分析贷款时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及日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借款人还款来源有现金流量、资产转换、资产销售、抵押物的清偿/重新筹资及担保人偿还等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在风险(1)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2)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的偿付来源;(3)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3.资产转换周期分析从银行角度来讲,资产转换周期是银行信贷资金由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再由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过程。它包括一是生产转换周期,二是资本转换周期。4.还款记录分析1.贷款档案中直接反映借款人偿还该行贷款的能力,判断借款人还款意愿的重要依据;2.信贷监测网络(电子档案)中反映的借款人偿还其他银行及所有债务的能力。12.2.2还款能力分析贷款风险分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贷款偿还的可能性,而决定贷款是否能够偿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主要因素,在贷款分类中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必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利用财务报表评估借款人的经营活动(2)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衡量借款人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衡量借款人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比率和产权比率等。现金流量是偿还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就是借款人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判断贷款的最终偿还能力,还要观察连续各期的现金流量表。12.2.3还款可能性分析还款可能性分析包括还款能力分析、担保状况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1.担保状况分析法律方面,即担保的有效性;经济方面,即担保的充分性。在分析抵押品变现能力和现值时,在有市场的情况下,按照市场价格定价,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应参照同类抵押品的市场价格定价。2.非财务因素分析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管理能力、自然社会因素等非财务因素12.2.4确定分类结果---2013年新版教材新变动的内容1、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2、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还不利影响的因素,3、次级类: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收入已经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仍然可能造成一定损失;4、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5、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12.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12.3.1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含义和种类1.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含义贷款损失分为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银行提取资本金来覆盖非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来覆盖预期损失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1)普通准备金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我国银行按照贷款余额1%提取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相当于普通准备金。普通损失准备金可以计入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超过部分不再计入。具有资本性质(2)专项准备金反映的是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差额,或者说反映的是贷款的内在损失专项准备金不具有资本的性质。(3)特别准备金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特别准备金是按照贷款内在损失计提专项准备金基础之上计提的。12.3.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和比例普通准备金的计提基数有三种:①全部贷款余额;②全部贷款扣除已提专项准备金后的余额;③正常类贷款余额或再加上关注类贷款余额。计提比例为1%·专项准备金的计提基数有两种,分别是不良贷款或“非正常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是100%·特别准备金的计提基数为某一特定贷款组合的全部贷款余额。是按照贷款内在损失计提了专项准备金基础上计提的,其计提比例按照国别或行业等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例题】(2009年真题)对于划分为损失类的贷款,应按贷款余额的()计提专项准备金。A.20%B.50%C.100%D.80%【解析】对于划分为损失类的贷款,应按贷款余额的100%计提专项准备金。对于大额的可疑类贷款,如果一固定的比率按照分类结果计提,其内在损失率与计提比率的误差将对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总体水平产生较大影响。故答案为C12.3.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和方法1.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2.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当在贷款内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判断)·充足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12.3.4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1.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计提专项准备金对于划分为损失的贷款,应按贷款余额的100%计提专项准备金。2.按照分类结果对其他“非正常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3.对“非正常类贷款”的同质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4.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全部贷款余额之中扣除专项准备金后确定提取5.计提特别准备金6.汇总各类准备金7.根据其他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体水平进行调整
一、单选题普通准备金( )资本的性质,专项准备金( )资本的性质。A.不具备,具备 B.不具备,不具备 C.具备,不具备 D.具备,具备C历史成本法的重要依据是( )。A.审慎的会计准则 B.净现值 C.市场价值 D.匹配原则D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普通准备金提取是按照贷款余额的( )。A.1.5% B.3% C.1% D.2%C在担保的问题上,银行要重点考虑( )。A.担保人的资格 B.担保的稳定性 C.担保的有效性 D.担保的合法性D衡量借款人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不包括( )。A.存货周转率B.流动比率 C.现金比率 D.速动比率A二、多项选择题一般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包括( )。A.资产转换 B.抵押物的清偿 C.重新筹资 D.资产销售 E.现金流量ABCDE以下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表述正确的是( )。A.银行筹集准备金来覆盖非预期损失B.普通准备金是用来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的C.普通准备金可以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D.计入附属资本的普通准备金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l.25%E.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与预期损失相对应的概念,它的大小是由预期损失的大小决定的BCDE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包括( )。A.回归分析法 B.净现值法 C.历史成本法 D.公允价值法E.市场价值法BCDE还款来源存在风险的预警信号有( )。A.偿付来源与借款入主营业务无关B.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C.偿付来源与合同上的还款来源不同D.贷款目的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E.借款人与其担保人所处地域相同ABCD三、判断题普通准备金不允许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 )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可以一定程度上用于弥补银行的未来损失。( )损失类贷款意味着贷款已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作为银行资产的价值。( )贷款分类除了帮助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以外,还有助于发现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和信用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银行改善信贷管理水平。( )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5 05: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