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4-19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点18
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
一、资本的概念和作用
(一)资本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资本是指会计资本,也就是账面资本,等于金融机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信托赔偿准备和未分配利润等。对商业银行资本最传统的理解就是这种财务意义上的资本。
(二)资本的作用
(1)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
(2)吸收和消化损失。
(3)限制商业银行过度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
(4)维持市场信心。
(5)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资本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因而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二、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
(一)含义:
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是监管当局针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按照统一的风险资本计量方法计算得出的。
(二)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这里的资本就是监管资本,是在商业银行实收资本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资本工具计算而来。
新协议对三大风险加权资产规定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经济资本及其应用
(一)含义
经济资本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
根据经济资本的定义,经济资本是一种取决于商业银行实际风险水平的资本,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高,要求的经济资本就多;反之,则要求的经济资本就少。
(二)经济资本与会计资本、监管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商业银行会计资本的数量应该不小于经济资本的数量。会计资本是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的资本,它虽然不和风险直接挂钩,但是风险带来的任何损失都会反映在账面资本上,两者之间的媒介就是经济资本。
其次,监管资本呈现出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的趋势。监管当局希望能够提高监管资本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敏感度,重视发挥商业银行在风险计量过程中的作用,把监管资本的计算依据建立在商业银行实际风险水平之上。
(三)经济资本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及应用
知识点19
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
一、收益的计量
(一)绝对收益: 是对投资成果的直接衡量,反映投资行为得到的增值部分的绝对量。使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绝对收益=P-P0.
(二)百分比收益率:
百分比收益率是当期资产总价值的变化及其现金收益占期初投资额的百分比。百分比收益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假定期初的投资额为 P0 ,在期末时资产的价值为P1,则百分比收益率(R)定义为期初每一单位货币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R=(P1-P0+D)/P0.
二、常用的概率统计知识
(一)预期收益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所计算的预期收益率是对未来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
(二)方差和标准差:
(三)正态分布
三、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将可供投资的资金分配于更多的资产上,以寻求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收益和风险水平相匹配的最适当的资产组合方式。
如果资产组合中各资产存在相关性,则风险分散的效果会随着各资产间的相关系数有所不同。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各资产间的相关系数为正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差;当相关系数为负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好。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资产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将贷款分散到不同的行业、区域,通过积极实施风险分散策略,显著降低发生大额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管理和降低风险、保持收益稳定的目的。
知识点20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机构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其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有效管控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激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一致地追求符合商业银行和股东利益的目标,以便于实施有效的监督。
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实现公司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强化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行为的约束等来不断改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将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上而下地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安全运营。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1)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
(2)明确上述人员的权利义务。
(3)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4)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5)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知识点21
商业
银行
内部控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涵
1.定义: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控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2.内容和目标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原则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
(1)内部控制环境。
(2)风险识别与评估。
(3)内部控制措施。
(4)监督与纠正。
(5)信息
交流
与反馈。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原则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必须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具体来说:
(1)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
(2)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3)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4)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
知识点22
商业
银行
风险文化 (一)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风险文化又称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
健康的风险文化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2)加强高级管理层的驱动作用。
(3)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二)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 l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
(2)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3)风险管理战略应纳入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之中,并服务于业务发展战略。
(4)商业银行应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三)风险文化的培植
( 1)培植风险文化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终身事业".
(2)商业银行应向全体员工广泛宣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知识、规范和标准。
(3)商业银行应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和实施绩效考核,将风险文化融入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