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跨国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跨国企业进入中国,通过与本土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潜移默化地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消散,中国又面对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等各种迫切需求的大背景下,跨国企业如何在中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几家跨国企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企业未来在华发展的理念。
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举足轻重,亦对推动中外服务贸易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作为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在进驻中国、落地中国、生长于中国的整个过程里,以其国际化的行业标准和眼光,通过充满活力的本土化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的不断前进推波助澜。
普华永道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改革开放后,普华永道于1979年在中国内地重新设立办事机构。和其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样,普华永道事实上是一些成员公司的集合,各成员之间相互独立,各自承担责任。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普华永道主要是为在中国内地投资的跨国企业提供服务,将优质的海外资本引入刚刚开放的中国内地市场。
1990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推出,中国资本市场从此起步。普华永道参与了众多大型国有企业清理历史财务包袱的工作,帮助国有企业认真梳理历史账目和积极寻找改革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为中国资本市场引入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服务的理念。据普华永道中国公共政策与监管事务主管合伙人吴卫军回忆,这其中的审计工作不仅任务繁重、内容复杂,还需缜密的心思及认真负责的态度。例如,提出解决员工福利负债的会计技术方案,以维护员工队伍稳定。“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是我国各个行业的支柱企业,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均具有积极的影响。虽然参与国有企业改造的工作辛苦,但意义重大,普华永道对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倍感欣慰和骄傲。”吴卫军说。
经过普华永道不懈地努力,一批国有企业在重组、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开始逐步进入资本市场。吴卫军介绍,普华永道拥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服务过的客户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的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在2000~2003年,中国金融行业进行体制改革的历史关键时期,普华永道团队设计了《银行改革路线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更成为此后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
不仅如此,在服务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方面,普华永道还创下多项“第一”,其中包括:1993年7月,成功协助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以H股形式上市的企业;1994年8月,成功协助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以N股形式上市的中国企业;2000年7月,成功协助北京北大青鸟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以H股形式上市的企业;2001年12月,成功协助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以H股形式上市的民营企业等。
目前,普华永道正在并将持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竭尽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