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8|回复: 0

央企如何跳出年年审计年年改怪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7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审计署日前发布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信等15户中央企业2010年度财务收支等审计结果。重大投资失误、违规招投标、少缴税款、少计利润、乱发福利、违规用地等问题再次出现在央企的审计公告中。  披露显示:中石油、东方电气集团下属公司分别投资9亿多元和18.33亿元建设的项目,产能利用率较低,经营亏损严重;中石化集团有31个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招标,涉及合同金额高达16.66亿元。
  2011年央企审计报告,满纸尽是滥发薪酬福利、奢侈职务消费、未按规定扣缴个税之类。同样的问题,年年审依然年年有。而相关企业所需回应的,永远只是“正在整改或已完成整改”。这次审计发现的问题更是“已有接近97%完成了整改”。有评论认为,为何今年全部整改完毕明年又犯呢?而且,有些涉嫌违法犯罪的是否能够整改了事?比如,中石化有31个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招标,中石油也有20.25亿元的项目如此;整改的办法是修订相关内部规定。
  另外,随着这些央企种种财务乱象的曝光,它们背后的审计单位——国际“四大”会计机构在华的审计操守也再一次遭到了强烈质疑。
  据报道,所有接受审计的央企或多或少被审计出财务问题,而且不少企业被审计出的财务问题额度动辄数十亿元,如此庞大的数目,在分析人士看来,涉事的相关审计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央企的年度审计业务几乎被毕马威、普华永道等国际四大知名会计机构垄断。
  国家审计署审计表明,2007年至2010年,中国石油未按规定核算投资收益和管理费用、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不完整等,造成少计利润14.48亿元,据悉,中国石油的审计机构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未及时确认代建100万吨乙烯及配套项目的净收益,导致2010年少计利润14.40亿元,据悉,中国石化审计机构为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据报道,去年普华永道从中国石油收取了7000万元的审计费用,毕马威则从中国石化收取了6600万港元的审计费用。此外,银行更是“四大”审计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悉,工商银行(4.18,-0.06,-1.42%)去年审计费用高达1.74亿元,建设银行(4.45,-0.04,-0.89%)向普华永道等支付的审计费用也高达1.4亿元,中国银行(3.00,-0.03,-0.99%)向普华永道支付的审计费用更是高达2.15亿元……
  “四大”作为享有国际盛誉的知名会计机构,其审计缘何也会出现涉及巨额财务问题的种种乱象?是其业务能力的问题,还是“四大”的眼睛为利益所蒙蔽?
  无疑,央企经营情况的一举一动,都颇具社会敏感性。有评论指出,无论是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内部风险管理上,央企理应比一般社会企业做得更好。如此,才可能赢得更大的信任度,才可能在市场体系中师出有名、胜之有道。否则,无论其社会形象还是实际竞争力,都可能遭到削弱。
  无疑,每一次公告披露的央企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在不停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影响着央企的形象,但是从这些年来央企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及有关方面对央企问题的处理来看,似乎并没有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审计署年年审计,相关企业年年整改,并且很多问题并非没有规章制度约束,为何还会出现相似或类似问题?在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普遍呼吁公平正义的大背景下,如何遏制这种“怪圈”的重现?央企何时能走出“年年审计年年改”的循环?
  有评论指出,造成这种“怪圈”的根源,并非有关企业整改不力,也并非有关部门未及时追责,而是在于事前预防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和事后问责机制威慑力的欠缺。由于天然的垄断,央企巨大的市场和资源优势,难免成为违法违规和寻租的一个重要对象。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更加公开透明广泛的监管机制,仅靠央企的自律和审计署、国资委的监管,难免会力不从心;如果没有更加严厉的问责机制,违法违规成本远小于非法所得,那么制度的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
  另有舆论认为,虽说央企也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体系,也有各项的制度规范,但是,有几家央企是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规范去执行的。即便是完全竞争领域的央企,实行的也是半市场化、半透明化,就象政府机关公布的预算收支情况一样,把可公开的公开、不可公开的全部进行了封闭。如此,还如何接受社会的监督、制度的约束呢?还如何不出问题呢?所以,央企管理混乱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体制问题。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就审计署发布15家中央企业2010年度财务收支等审计结果公告表示,这对促进中央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诚恳地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建言监督,共同推动中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台阶。国务院国资委还感谢审计署的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期待通过共同努力,打造“阳光央企”,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公众期待的是“阳光央企”,而不是 “一如既往”地出问题央企,更不期待有新的损害公众利益和市场肌体的“歪招”被创造出来。
   切记,别让央企在错误之路上越走越远。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6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