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反复读《越绝书》第七卷,史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这一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全是在子贡一个人的全盘操作下按期进行,他周旋于各国,凭三寸不烂之舌,利诱众人,长袖善舞,结果也如他预料的那样分毫不差。这不能不让前世今生的人感叹不已。
仔细考究起来,他的这种计划,正像一个做期货的高手,把买卖做得十分巧妙,天衣无缝,那些买家、卖家先是暗自高兴,手舞足蹈,继而是雀跃投资,等待着到期收钱,没想到到最后却一个个翻了跟头,死的死,伤的伤,甚至连自己死时也想不透为什么会这样,而真正得到实惠的却只是鲁国,竟能在强齐压境时得以保全。当然子贡自身也因此赢得身前身后名,自然也连带使少数合伙人,如越之流,一下子成了暴发户,富了起来,如晋之流,也趁势强盛起来。子贡真是个做期货生意的大玩家啊!
细细品味他的“生意”规则,几乎是如出一辙。归纳起来不外乎二个字:“激”与“将”。先是找到买家,故弄玄虚,激对方一下,使其紧张起来,然后在对方失去方寸之时,他款款而谈,面授玄机,让对方心服口服,甘心情愿地同意“买”进这批货,并催促着早些进行。然后,他又找到“卖家”,如法炮制。等买卖各方都进了他的口袋了,子贡便踌躇满志,等待着蚌螃相争,他和他的先生还有小小鲁国,就坐收鱼翁之利。
且看,子贡来到齐国,见陈成恒。先用“鲁之难伐,不如伐吴”激之,让陈成恒忿然作色。第一步目的达到了,子贡便用“黔首外死、大臣内空”,可“孤立制齐”来利诱陈成恒,又用请吴兵“救鲁而伐齐”来解除陈的后顾之忧。考虑得如此周全,使陈看不出一点破绽,以为完全是为我好,这等好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第一家买家搞定,子贡便来到吴国,找卖家,见吴王。先用“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来激吴王,又以成仁、扬武、举义、“王业成”为利诱,打动吴王之心,最后又以主动负责去说服越王出精税师跟从吴王伐齐来解除吴王的后顾之忧。这样,吴王大悦,子贡的买卖又一次做成了。
接下来,子贡东见越王。在越王十分谦逊的礼迎面前,子贡觉得信心更足了。他先是来个下马威,越王问子贡大驾光临僻远蛮夷之地,做什么来了?子贡说为“吊君”来,激了越王一下,然后,道出了正困惑着越王的心腹事。说吴王要伐齐,但担心你越王去报复。你越王“无报人之心而使人疑之者,拙也;有报人之心而使人知之者,殆也;事未发而闻者,危也。三者,举事之大忌。”越王一听,连连作揖。激之后,便是诱,子贡进一步说动越王,目前吴王有伐齐之心,你要“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你可以派兵跟从吴王伐齐,去讨好他,这样,等到吴国打了齐国,必去和晋国争天下,吴国的兵力都在齐、晋消耗尽了,我呢会去说服晋国共同对付吴国,这样,你“灭吴必矣。”这样的好买卖,对于立志报仇的越王勾践来说,实在是良机啊。于是越王感激之余要送子贡钱物,聪明的子贡这时哪能受呢,他拒绝了越王的好意,表明自己决不会从中得好处的,都是为了你越王好。
至此,子贡这桩大买卖差不多水到渠成了,只需要再到晋国这最后的买家来个晓以利害,让晋“修兵休卒以待吴”后,便笃悠悠地回到鲁国,坐山观虎斗去了。
这样的精彩,这样的阴谋,可偏偏那些买家、卖家心甘情愿地听他摆布,又是为何?想来都只脱不了一个“利”字。还不都是因为他们都是各怀野心,欲望膨胀。而子贡也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些弱点,使这桩买卖得以做成。都说商场如战争,而这战场难道不就是商场?残酷的本质是一致的。细观这买卖的过程,其实每一环都有悬念,一旦有其中一环出了意外,便会全盘变样。假若吴王一不小心听了子胥之言,不伐吴,会怎样?但一切都在子贡的算计中,不能不说是天意啊。那些被称为王的,反倒一个个都成了子贡手里的小小棋子,任他摆布,不能不令人笑掉牙齿。
回过头来看,子贡何以会在这场买卖中做得如此出色?也许这应当归功于他天生的生意头脑,归功于他一直来一边做孔子的学生,一边又创造性地发挥着先生的教导。据《史记》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竟至于“家累千金”,成为孔子的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个。他以善于经商、善为说辞而闻名诸侯,他“结驷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史书上称他富比陶朱公。子贡既做学问,又做生意,尤其是他做生意的智慧,有时连他的先生也不得不服了他。孔子虽然口头上“罪子贡善居积”,但内心还是偏爱他的。不然,这次救鲁,这么多弟子偏偏会让子贡出马?《孔子家语》有载:“乱齐存鲁,吾之如愿。若能强晋以弊吴,使吴亡而越霸者,赐说之也。”但作为子贡的先生,自然还得给子贡一点教训:就这件事来看,事态的扩大,杀伐过多,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子贡“美言伤信”,因此,君子还得要“慎言”啊!这是另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