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
早就想写点给东西,不是什么经验只是回馈论坛,感谢论坛这两年来的陪伴。
我是08年毕业的,学财务管理,一毕业就被分到一家国有企业做内审,对于没有任何财务经验的我直接做审计,到现在都不能全部释怀,因为我心中无底气,虽然大学学的是财务,但是国和都知道学校里学的都是理论并无实践,而且我不喜欢审计之类的,可以说带着厌恶工作到现在,但如今工作难找,只能边工作边等待了。08年底开始搜索相关审计的考试资格,无意中看到CIA考试这个,当时只是觉得四科里面财务东西不是很多,而且主要是一些规章制度,管理类的东西,所以一狠心从09年3月份开始准备,第一年报了123门,第一年复习的很努力,过了前两门。10年报考了后两门,今年全部pass。当看到成绩的时候许久没有平静下来,也许是看到自己两年的努力终究有了回报吧。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复习方法:
1,我建议国和一定要先把书本的内容看一遍预习一遍,把不会的知识点框出来,第一二科最主要就是看书,把红皮书多看看,不过说实话我没仔细看红皮书
2,书本一定要多看几遍,把书上的习题多做做,因为之前按很多前辈说CIA是题库抽题很多重复,所以一定要多做;
3,关于做题,坦白说我都是以学习卡为主,我在这不是推销学习卡,只是把自己的复习过程告诉国和。当时我也是到处收集题目,和前辈们的学习经验,后面也是无意中看到学习卡的介绍,当时记得是120一科,想了很久才决定买,怎么说呢?这个在我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帮助还是挺大,这两次考试我也都是以学习卡为复习重点,记得那时每天白天晚上都做题库中的题,天天做的晕乎乎的,两年来眼睛视力直线下降,真的是付出了很多,10年复习的时候白天上班不能上外网,基本都是靠晚上做题。。。
对于学习卡,我不觉得国和都要买,我是因为基础差,所以逼着自己多做题,而且我没有信心,只能借助外界了,说实话09年迈了三科的学习卡,当时第一二科的原题率还是很高的,但是第二次买,明显感觉原题率不高了,国和都在猜测是不是弄了一个包过班,从120元也涨到200元一科,说实话挺贵的,买与不买看国和自己的想法,如果有实力我觉得国和不一定要买,把书本看好,多来论坛看看,一些会员都会上传题目的。
4,重点讲讲财务方面的,因为这是我最怕的,第一次复习就是采取题海战术,狂做题目,但是很多都是不理解的做题,并无真正的理解,第二次复习第三四科的时候我就以书本为主,其实考试都是以基本的财务知识为主,不会考的太难,所以建议国和掌握好基本的财务知识,中级内容如果掌握好了应该没问题的。
上面几点只是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后面要考试的童鞋有点帮助,有什么不懂得可以问我,加油咯!
二、首先,要充分了解CIA,改变学习和思维方式。 与CPA考试不同,CIA在考试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CIA考试突破了传统的财务审计范畴,不仅涉及财务会计、审计知识,还涉及公司治理、风险评价、管理控制、信息技术等,把内审视野拓展到整个管理领域,但对考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是“博而不深”。而在考试形式上,主要考察考生对内部审计基本原则、原理、实务和相关技术的深入理解,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和各种技能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逻辑分析;另外,与我们国内传统的答题习惯不同的是,它往往不是“选择对与错”,而是“选择最好项”。因此,对于我们习惯了国内考试形式的考生,首先要改变学习方式,不要死记硬背,也不要考虑得过于复杂。
其次,要深刻领会CIA的核心理念,全面理解和掌握内审原理和实务标准。
通过学习发现,由于道德观、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国际内审对于行为的对错、优劣的判断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往往不同于国内。考CIA需要适应美国人的逻辑。CIA考试是为《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和一些技术方法服务的,《内部审计在治理、控制、风险中的作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这两门都是围绕《标准》为基础,只不过第二部分要更加重视对一些如抽样技术等审计程序、方法、测试的概念的掌握。因此,一定要精读《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红皮书),融会贯通,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熟练掌握、运用。
第三,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重点。
复习时,应仔细阅读教材,反复看了两三遍。它与考试对应得很紧密,精炼地概括了大纲所涉及的各知识点,并配有习题和解题思路。对自已熟悉的领域,复习时主要是了解出题思路、解题方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要仔细看。但是,对于像计算机审计和信息技术方面比较欠缺的领域,就需要寻找相关书籍拓展。这部分知识涉及许多专业术语,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新兴的技术和方法都体现在试题之中,如电子商务、EDI/EFT、数字证书、生物统计技术、整体测试法、平行模拟法等,这些是一般审计人员不熟悉的,但也不是考得很深,都是一些基本概念,所以需看一些计算机审计及网络安全方面的书籍了解一下。
除了指定教材外,历年考试题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因为CIA资格考试实行题库选题,且每年保留少量的以前年度考试试题,所以要多做几遍,保证出现过的试题不失分,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基础。
三、知道自己的CIA考试全过了,很开心,决定还是把自己考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写上来,也希望自己的一点经历可以帮助以后想考的人。
报考的时候我订了全部的书和CIA学习卡,包括索耶内部审计,当时是想反正以后工作也能作为参考。如果是单纯要考试的人,建议不必买,直到考完我都基本没翻过。看书和做题的时间基本是从九月中旬开始,算起来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吧。
刚开始的时候是把《CIA应试指南》粗略看了一遍,看的时候顺便把红皮书上关联的知识点也划了,看完第一遍的感觉是模糊,跟着看第二遍后,对一些相关概念有了一个框架。之后是边看书边做中审网校CIA学习卡的试题,特别是模拟题中的那几套题,第一次做题基本做对的题只有五到六成(汗一个!),然后把错误的题目单独圈出来,把其中的重点知识再和辅导书的对照一遍,再做第二套题,再把错误的题目圈出来;这样循环做题,直到让自己保持做学习卡试题的命中率达到八成。全部做完后,到临考阶段再把冲刺题全部做一遍(个人感觉冲刺题一定要做。)
总的体会是CIA知识点、考题重复率都很高,建议国和最好一次全考,比较省时。至于做题,如果你时间紧张,一定要把中审网校的模拟题做完。另外强调红皮书,有空要多看看,尤其是临考前几天,突击翻一翻,要有个印象,这个是总的原则和框架,把它理解了,什么题目也难不倒你了。至于辅导班,上不上无所谓的,其实网上能找到的资料挺全的,足够用了。
CIA只是个起点,漫漫内审路,与各位有志于此的朋友共勉。
四、刚考完回到家,想把过去一个多有准备CIA考试的经历写出来。
由于CIA在我的印象中比较容易,加上以前考过一些会计方面的考试,而且CIA都是单选题,让我将备考的计划定为一个月。
从10.7至今,准备了一个多月时间,一开始计划是分成四周,前两周看教材,后两周看习题。但由于在看书过程中上网看到别人留下来的考试经验,国和都认为应该多看习题,看不看书不要紧,(考完之后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所以在前两周看书的同时,我就在做习题。由于今年调到内审部门,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偶尔可以看看书。下班之后也会看一至两个小时的书。教材和习题我都买了,也上网下载了中审的600题。(考完之后觉得,习题集的质量不好,因为没有答案解释,答错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答错了,虽然可以强记,但哪能强记得那么多,在理解中记忆是最好的。建议国和上网下载习题的时候最好下有答案解释的,方便理解和记忆。)
本打算考前请一周假,有七天时间可以复习,由于工作原因,本周一仍在工作,不过从周二休到了周五,也算是达成了愿望,近一周时间,我拼命上网找习题。有时候也上QQ群与考友们交流(考完之后觉得这非常好),我参加了两个CIA考试的两个QQ群,对我帮助很大。(考完之后感觉有许多考题,在QQ群里碰到过,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
在一个多月的备考上,我也与同考的同事在邮件和QQ上交流问题。(考完之后觉得这也非常好)
特别提醒一下自己(如果明年还考的话),越临近考前,越应该看题。而且应该把之前做过的题,自己做错的,重新再看一遍。而且明年再考,不看教材,直接看习题,但教材后面的习题还是值得看一看。
考前我做过的习题包括:习题集(不建议看)、中审600题、国和论坛下载的真题及模拟题、中审学习卡的精选题库、考前模拟题和冲刺题、考前一天的押轴题和点题。建议国和习题可能不用买,网友们都很多,会在网上共享,可以免费下载。
我认为我做的习题已经够了,如果这次没考过,只证明运气不佳。
对于此次考试三科的分数估计,从高到低依次是:第一科、第二科、第三科。考完之后,我觉得CIA考试的难度低于中级会计师,与初级会计师的难度一个档次,或稍高一点(主要是由于CIA要求是600/800的分数线,而不是6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