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8|回复: 1

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6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摘要]目前全额预算单位存在着固定资产损耗价值不反映、标准制定过低、报废制度不完善、虚夸资产价值等问题,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适当提交固定资产标准、完善报废制度、年终清理固定资产并计提残值准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全额预算事业单位一般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使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盈利,因而对其核算相对也比较简单。如: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标准偏低、固定资产报废没有规定年限,不确认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目前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影响了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因此,要加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充分发挥全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一、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现状
    目前,我国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是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科目核算单位的。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一次性作为事业支出,当取得固定资产时“借: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固定资产一经登入账,直到报废,会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净值一直等于原值不作任何变动。这种核算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固定资产损耗价值得不到反映。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全额事业单位不从事生产,占有固定资产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但固定资产支出是随着固定资产的耗费而转移的,根据收支配比原则,这种支出应以折旧的形式分配到每年的支出当中。目前的规定其弊端显而易见,首先,当固定资产购入时作“事业支出”处理,会虚增当年事业支出数;其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又人为地减少每年的事业支出数,从而虚增事业结余,不能真正地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而且,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没有正确的会计评估,使得事业单位每年使用固定资产的耗费不清晰,事业支出信息模糊,折旧得不到反映,单位会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没有体现其净值,导致净资产虚增,从而影响国家对全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造成有些该投资的地方没有投资,而不该投资的地方却重复投资,形成国家资金使用不准确性。

    2 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标准定价过低。根据《事业单位会计通则》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标准定位在:“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末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标准显得过于偏低。按照这样的标准,单位大量的电话机、热水器、办公桌椅等简易设备也列入了固定资产管理范围,这样相对于其他价值较高的设备而言,这种简易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使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宽,而过宽的核算范围就会带来固定资产统计不准确。

    3.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制度不够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通则》第二十九条中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都按这个规定办理。但是,全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明确的使用年限,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随意性较大,一般设备的固定资产报废,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即可报废,如果单位负责人不负责,随意批准报废固定资产,就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同时也容易形成腐败,某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利用权力把不应报废的设备作报废处理,占为己有。同时,对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的报废要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废手续过于繁杂。在2000年的国有资产清查中,就发现有的单位有一定量的固定资产早已不能使用,有的甚至丢失,但会计账上还有固定资产原值,其原因就是没有规定报废年限,请人鉴定工作繁杂,有的设备甚至不知道请那个部门鉴定,所以干脆不报废,虚增了固定资产。而由于这类设备没有了使用价值,时间一久造成无人管理而丢失,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浪费,如果及时报废,能即时计清固定资产残值并收回,可避免浪费现象发生。

    4.虚夸资产价值。由于市场价格的原因,或技术的不断进步或其他经济原因,单位持有的固定资产与原购入的原值会有变动,有时变动很大,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价值减值。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如自然磨损等)和无形损耗(如技术陈旧等)及其他经济原因,发生资产价值的减值是必然的。对已发生的资产价值的减值如果不予以确认,会导致虚夸资产的价值,这不符合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建议
    全额事业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实际上是国家资金的投入,有效投入、合理投入和节约投入,对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和国家财力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严格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对此,笔者建议:

    1.对全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计提折旧的核算。对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实行计提折旧的核算,从而保证全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合理配置,有效使用。首先,要完善全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也就是根据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并规定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其次,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固定资产的类别、预计使用年限、使用的折旧方法等编制成目录,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并交国有资产管理局备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再次,为了使固定资产的支出在各个时期合理分配,使之与事业支出在各时期相配比,全面反映事业单位每年的事业支出中固定资产折旧所占比例,从而使事业支出更合理、合法,全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增加“事业支出———折旧”和“累计折旧”科目来核算计提的折旧;取消“固定基金”账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购置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从折旧中得到补偿,这样固定基金账户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同时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年度会计报表中反映,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反映的是单位实际固定资产净值,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适当提高固定资产标准。根据市场价格因素,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的标准,适当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标准,以使用一年以上,价值为2000元的设备、房屋等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达不到标准的,以低值易耗品来管理。减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使固定资产更名符其实。

    3.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规定全额事业单位各类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年限, 减少报废申报手续,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的各类资产使用年限,根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和固定资产的类别、项目规定其使用年限,当固定资产达到报废年限时,由单位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附上有关材料,经批准即可办理报废手续,这样,简化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又使固定资产报废有章可循。

    4.年终清理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单位每年年终,应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发现由于市场价格的原因,或技术的不断进步或其他经济原因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核算中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用来核算全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借:事业支出———计提固定资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果其价值以后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范围内转回。以增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真实反映其资产价值,使其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9-26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OK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0 0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