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原标题: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时机渐成熟——访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院长王爱国
记者:我国会计学术界从何时起开始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王爱国:我国学术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则是近几年的事情。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和推行SA8000是其直接的诱因。
中国加入WTO就意味着,企业应该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看问题,应该按照符合完全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游戏规则做事,不能像以前那样“画地为牢、夜郎自大”、“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企业界之所以对SA8000如此看重,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问题。
SA8000是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的简写,实际上是国际规范企业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的一种标准。1997年10月,美国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CEPAA,后又更名为国际社会责任认可委员会,SAI)组织设计并公布了SA8000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后来经过18个月的公开咨询和深入研究,于2001年12月发表了修订的SA8000标准。该体系以保护劳动环境、条件和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要求企业在童工、强制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报酬和管理体系等九个方面要满足一致条件。
SA8000与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等流行标准体系一样,也是一种非强制性标准,企业是否认证完全自愿,但是,它对我国企业特别是拥有出口业务企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5月20日中国共有55家(包括台湾2家)企业获得SA8000认证,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玩具12家、服装9家;国际上超过200家跨国公司已经制定并推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供应商和合约企业共同遵守,并要求相关机构进行定期现场评估,其中像家乐福、耐克、雅芳等60多家公司已经在我国开展社会责任审计,据估计沿海地区已经超过10000家企业接受过这类审核。
记者:那么,目前在我国企业界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王爱国:尽管如此,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尚属认识与探索阶段。一方面,我国政府至今并没有出台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至今也没有全面实践社会责任会计,少数企业涉及的有关社会责任问题的介绍与披露,也主要是为了应对外界的审查,是应景之举。
我认为,在我国积极倡导和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时机正在逐步趋于成熟,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到了不仅要追求“效益”、而且更要强调“公平”的时代。企业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方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企业不仅要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要成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和谐理论指导下,两者并不矛盾。
记者:具体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应持何种思路?
王爱国:在我国实行社会责任会计,一靠企业自觉,二靠政府推动。单从业务层面上看,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并不难,国外企业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关键是自己想不想实施、想不想披露。企业家们应该从民族大业、从子孙后代利益出发,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讲道德、讲觉悟、讲良知,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利积极推行社会责任会计。
但是,从利益层面上看,单靠觉悟还不行。“经济人”和“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规制。制度建设是任何事情得以实施的关键环节。靠教育、靠倡导、靠鼓励有时并不一定起多大作用。既要有“大棒”,又要有“胡萝卜”。更何况,政府强制企业公布社会责任是大多数西方国家较为通行的做法。
鉴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尚未健全的基本现实,政府可以利用财政、税收、金融和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待条件成熟再全面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