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前不久,亚洲开发银行对外宣布将在明年6月推出亚洲货币单位后,有关亚元的讨论再度热闹起来。据了解,亚洲货币单位是参照欧元的前身欧洲货币单位设计的,采用“一篮子货币方式”。每一货币的份额比例主要取决于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额,人民币、日元和韩元的比重因此较大。据业界估计,东亚三强的货币比重可能要占到亚元币值的三分之二。
支持推出亚元的理由主要是,如果东亚三强和东盟10国在货币上紧密合作,对内能通过优势互补,促进贸易合作的加快,维护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对外则有利于改变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的对美国依赖较大的状况,增强独立性。然而,对于亚洲开发银行明年即将推出的亚元是否能吸引参与国积极性,从而产生积极效果,业界尚有不少疑问。
首先,货币一体化的前提是经济一体化,即成员国之间在贸易上完全自由化,相互之间消除关税壁垒,劳动力在成员国自由流动,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欧元就是伴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而推出的。相比之下,当前10+3的贸易自由化尽管进程有所加快,但自由化程度十分低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先实现货币自由化,再促进经济一体化的想法,则缺乏实践上的支持。
其次,中、日、韩以及东盟十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均衡。国与国之间、甚至一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总体经济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都有较大差距,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并且,在经济结构上,中国和东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经济中比重较高,出口产品相互替代、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较大等,从而在许多重要经济领域都是竞争关系。另外,亚元区13国在政治上、文化上也有较大差异,对政治、经济、货币一体化的认同度还需要慢慢提高,亚元发展的基础因此也十分脆弱。
此外,13国在历史、边界等问题上的争议为货币一体化也增添了难度。特别是在促进亚洲货币单位建立上,日本积极性较大,其目的无非是强化其在世界政治上的影响力,实现政治大国梦以及增强其在亚洲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这种动机也很难与其他成员的目标统一起来。另外,部分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上的合作。
因此,对于明年推出的亚洲货币单位,多数成员国政府暂时可能还缺乏积极性。可以说,明年发布亚洲货币单位在学术上可能是一种突破,在实践中仍可能是一种梦想。
有专业人士认为,对我国而言,当前在亚元上采取观望态度无疑是明智之举。我们尚需进一步观察。观察的对象,既包括与亚元相关的内容,也包括可能发生的借亚元炒作人民币甚至干涉我国外汇市场改革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