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现代保险不仅具有经济补偿功能和资金融通功能,而且具有社会管理功能,其中对社会管理功能的理论阐释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保险业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如何认识保险功能不仅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
大的实践问题,关系到保险的性质、地位以及保险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保险功能问题我们必须历史地、辩证地和全面地来科学认识。
(1)现代保险功能是一个历史演变和实践发展的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的提高,保险的功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商业保险起源于14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的海上保险,是在中世纪各类行会和贸易组织合作保险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保险作为一种分散风险的机制,把集中起来的保费用于补偿因保险事故而遭受经济损失的被保险人,其功能主要体现为经济补偿。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功能逐步得到了充分发挥。18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保险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精算制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寿险业的发展。19世纪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金融业也随之得到长足发展。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具有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内在的投资需求使保险公司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而且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在经济补偿功能的基础上又具有了资金融通功能。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融入了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保险作为现代生活风险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全稳定的制度安排,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了更加突出的社会管理功能。
(2)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践看,保险功能也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保险业恢复国内业务,财产保险得到了较快发展,通过对受灾的被保险人及时进行赔付,保险在恢复灾后重建、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以及防灾防损、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时保险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经济补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寿险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分红、投资连结等新型寿险产品的发展,保险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的运用余额近1.5万亿元,通过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同业拆借等形式,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逐步得到发挥。近年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开始被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把保险作为改善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购买保险来解决子女教育、家庭健康以及自己的养老等问题。一些保险公司积极与公安、消防、交通、气象等部门配合,开展防火、防灾和预防交通事故等宣传工作,提高了社会对防灾防损重要性的认识,减少了可能发生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各保险公司及时开发了应对"非典"的保险产品,提供多层次的保险保障,通过客户服务电话、互联网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战胜"非典"疫情的信心。在这场斗争中,保险业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体现了"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行业精神。
(3)现代保险的三大功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经济补偿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险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最根本特征。资金融通功能是在经济补偿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保险金融属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社会管理功能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保险具有资金融通功能,才使保险业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的重要资产管理者,特别是通过管理养老基金,使保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之后产生的一项重要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在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的实现。同时,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逐步发挥,将为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的发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保险的三大功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开放的现代保险功能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