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3|回复: 0

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2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资本结构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通常也称为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选择,从而对企业治理效率产生的影响。资本结构是指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例。本文特对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作些探讨。

    一、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
    企业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的:
    1.债务本身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在经营者对企业的绝对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资中的债务融资比例将增大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从而增加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这就内在地激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随着债务融资额的增加,经营者的股权收益也会增加。特别是,如果企业能获得足够多的债务融资,以支持企业的运作或项目开发经营,就可以使企业直接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投资额,或者通过回购股份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投资额,以较大地增加经营者的股权收益。另一方面,由于债务利息采用固定支付方式,因此债务的利用减少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缩小了经营者从事低效投资的选择空间,抑制了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债务要求企业用现金偿还,必然会减少经营者用于满足其个人私利的“自由现金”。

    2.相机控制机制。
    现代企业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企业所有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或相机控制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随着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职工的剩余索取权优先于债权人。当企业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债务时,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便由股东转移给债权人。这时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是通过受法律保护的破产程序进行的,包括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清算,即把企业的资产分拆卖掉,按债权的先后顺序对收益进行分配。清算又分自愿和强制两种情况。清算的结果是经营者丢掉了饭碗。另一种是重组,即由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进行商量并提出方案。如果重组的价值大于清算的价值,破产企业就可能被重组。企业重组涉及减免债务本金和利息、债转股、延长偿还期、注入新资金等,同时还会更换经营者。因而在“破产威胁”下,经营者会减少个人享受,更加努力地工作,并做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的投资决策,即经营者的行为会更倾向于保护股东的利益,从而减少了代理成本。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债务是一种缓和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冲突的担保机制,它对经营者形成“硬约束”。

    3.银行监控机制。
    银行作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凭借其与企业独特的关系,既拥有企业大量的信息,又具有监控企业的能力,使得它便于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减少股东的监督工作,提高监督的效率。就主银行体制而言,主银行具备了有别于其他控制源的三个优势:①主银行在联合监督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利用掌握的信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有效地约束经理。②在大、小银行组成的银行团体中,由各大银行分别担任自己关系企业的主银行并承担监控企业的职责,有利于节约稀缺的监督资源。③以银行贷款为基础的相机控制,会使企业经营不佳时其控制权自动由经营者转给银行。因此,银行作为债权人行使相机控制权会导致预算约束的硬化。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1 13: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