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企业融资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困扰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首要问题,不但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银行业务的拓展,是造成目前市场资金过剩、银行惜贷和企业资金缺乏并存的主要原因。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银行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借款人对其自身风险暴露、收益状况等有关信息掌握的比贷款人更全面,而不严格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使贷款人无法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误导贷款人,使贷款人无法做出准确决策。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于企业而言,首先是优质企业得不到公平的待遇,有效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可能转向民间借贷;而高风险的企业却可能助长赌博心理,在贷款的情况下,由于借款成本的存在,更倾向于高风险的投资,投资失败的风险反而可能增加,因此,在社会资源配置上是无效的。
而对于商业银行,理论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要么惜贷,要么提高贷款利率。
如上所述,逆向选择使相对高风险的企业获得了贷款,这样,银行不但选择了高风险、低质量的企业,而且由于采用平均成本定价策略,导致贷款利息收入无法覆盖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因此,贷款往往得不偿失,因为不贷款损失的仅仅是存款利息,而贷款却可能产生高于贷款利息的损失,且要付出高于大企业贷款的操作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惜贷就成为银行首要和必然的选择,只贷给少数有把握的企业,而把信息不够透明,或认为对企业信息掌握不全的企业排除在外。因此,就导致目前很多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此外,银行还可以选择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以更多的覆盖可能面临的风险,但在实际中,提高贷款利率并不可行,一是如上所述,随着贷款利率的提高,所选择企业的风险状况也在随之提高,二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定价水平难以达到有效覆盖风险的程度,因此,提高利率可行性较低。
比较可行的操作是提高抵押要求,相当于变相提高贷款利率,这也是我国银行目前统一采用的办法。
因此,综合的结果,真正有资金需求的优质企业得不到满足,而风险高的企业却可能得到贷款,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浪费。
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现实原因来看,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即使企业配合,银行也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每一个企业。
其次,从信息的传递上来讲,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征信体系刚刚建立,无法覆盖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
另外,由于投资者的短期行为,很多倾向于高风险的投资者并不真正地想长期发展,或者无法长期发展,最后,导致信用意识不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