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回复: 0

机制症结“审计”如何发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3 0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审计署公布了42个部门单位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发现的问题看,历年结余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虚列外事经费,自行处置资产,形成账外资金,挤占、挪用、截留财政专项资金,挪用科研专用基金,转移财政项目资金等等,都让人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中,卫生部闲置财政专项款6.12亿、国家林业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心挪用还贷准备金5.67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擅用彩票资金2787万炒股,海关总署物资装备采购中心变相挪用财政资金132万出国考察等问题,再度令人“大开眼界”!
常规说,“审计风暴”已然刮了数年,各方对此的关注始终相当密切,不管是违规问题、还是违法事件,都应当越来越少才对。可只要一审计,发现的问题仍是一大堆;资金挤占、挪用、截留等不仅没减少,反而成为了“老大难”;就连李金华都表示:“违法违规十分普遍,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单位几乎找不到,而且总是屡查屡犯”?!
现在都讲“权责明确”,对审计工作而言,其职责实际在于发现问题,找出存在的漏洞,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而由此暴露出的体制痼疾、制度缺陷等根源问题,还是得靠相关部门从规章立法等层面堵漏解决。可现在的问题是,甭看审计部门对许多痼疾是年年提、岁岁喊,但却常常是迟迟得不到回应,问题仿佛“泥牛入海”。单是一个部门细化预算,李金华曾感叹,他们整整提了5年,才得到最终采纳。相关部门“亡羊迟迟不补牢”的原因,有些是因为机构臃肿、多头管理,导致“龙多不治水”;更重要的是,像体制缺陷、机制痼疾,必然要涉及到政府改革、职能转变等“敏感话题”,同时也必定会触及影响到许多部门的权力与利益。所以,人们便看到了不少问题久拖未决,许多情况下,虽然明知症结所在,但漏洞缺陷依旧“不违法”,叫人是哭笑不得。
这种情况下,都在嚷嚷“经费不足”、“手头紧”的部门与单位,自然难免产生“借机揩油”、“雁过拔毛”的冲动。在一些领导看来,别的单位都在“搞活”、在打“擦边球”,我干嘛傻守着那点“死经费”?你能搞截留,我就敢挪用,你能发生几千万元的闲置,我为啥不能整出上亿的滞留?还有违规投资、多报冒领、私存私放等等,真要查出这些问题来,大不了是个“整改”,查不出来,咱就“没事偷着乐”,“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虱子多了不用愁”,大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嘛!也正是由于“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单位几乎找不到”,如今一些人已然产生了“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而在违规查处的问题上,李金华的一番话同样耐人寻味——“与中纪委、监察部‘得罪’被双规、被起诉的坏人不一样,我得罪的99%以上都是好人”;“审计出来有问题,但不能否定你是好人,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说明很多问题带有普遍性”。事实上,同样是因为体制缺陷、机制症结,一些情况下,即便被查出问题,某些责任人还是“有情可原”,仍旧不能被看作是“坏人”。简单标签化的“好坏人”之分不仅是在走两个极端,某些别有用心者更在利用这种“辨别盲区”大钻空子,干起违规越轨的事情来越发有恃无恐。许多类型的违规屡查屡犯,个别单位次次都能“榜上有名”,很多问题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很重要的根源也就在于此。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5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