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有了爱好和财力,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收藏家。而具备了上述条件成为收藏家的,常常是偶然激发,随后不可遏止地走上了收藏之路。光明制药厂创办人陈器成就是如此。
陈器成收藏兴趣是从明代刘绩的《三礼图》引发出来的。所谓《三礼图》就是以古代器物表示祭天、登地、祭庙之礼,一般使用的是六种酒器。陈氏得《三礼图》后,对图中所绘的图案产生了怀疑。为了释疑,他广搜实物,想做一番考证工作。后来得到一尊青铜器,形状如鸡,和图上所绘的鸡形器物相近。后经查书,《周礼·春官·小宗伯》有记载:“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经过这样一番查对,使陈器成增加了考古的信心,希望能逐步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完备、更深入一些,于是就开始搞起收藏来了。
鉴赏是一个专门的学问,陈器成如何学得这种知识的呢?在陈器成生前,他的老朋友,浙江杭州学人周采泉就和他交谈过这个问题。
周:“鉴赏知识,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陈:“请先生教呗。”
周:“到哪里去请老师?”
陈:“多得很哩,你要肯出学费,他们就会教你。他们用的是直观教材,比书本的知识强得多。”
周:“到哪里访求这些老师?”
陈:“买古董,就得从假古董买起,这就是交学费。拼着做洋盘(傻子),大大咧咧地用重价买几件假古董来做番广告,使他们同业中竞相传说。那时,上海广东路一带有古玩市场,古董商麇集在这条街上,陈某人是挥金如土的大佬官,对我的一举一动,很快就在同业中宣扬开去。他们为了争取我这个洋盘主顾,殷勤献媚,无一家不想和我结交。”
周:“你不怕他们联合起来捉弄你这个洋盘?”
陈:“生意人为利益所驱动,有几个能搞联合的。我就是利用他们‘同行相妒’的矛盾,拿着新买的假古董,要他们指瘢摘瑕,说出佐证来,这里面的奥妙,不经过明眼人指出,确实是可以鱼目混珠的。我听了这些挑剔以后,记在心里,不动声色地回到那家出售假古董的店里,再购一件重价古董,在这次交易时,才告诉店主我当时的身份和收藏的意图,接着坦白地对店主说,我对收藏仅仅是兴趣,鉴赏方面可以说毫无经验,贵店所售之品,如经过研究是假的,事先说明应该让我调换,这是君子协定。店主听到我的社会地位之后,唯恐巴结不上这样一位大主顾,当然满口答应:‘本店货真价实,包退包换。’好,就凭他这句诺言,我把假古董退还给他。在他坚持‘货真价实’时,就把上面几位同业所指出的各点揭露出来,说这是经过行家鉴定的结论,或许你收进时也是上当受骗的,店主只得答应退货,可是货款无法照退怎么办呢?我表示货得照退,货款用‘存麦吃面’的方法,陆续调换其他心爱的古玩就是了。主人虽是很尴尬地把假古董收回去,但是对我的做法还是很感谢的。”
陈器成购进的文物古董,一般是只进不出,有时在藏友中也搞些“等价交换”。一次,陈器成收到一只粗糙的犀角杯,简直就是把整个一段犀角挖了一个酒杯大小的孔,他感到实在不太舒服。这时,刚巧有位藏友购进明人刻的犀角杯,玲珑剔透,两人比宝时,陈器成对此爱不释手,就和藏友婉转商调。调换成功之后,玩了几天,陈器成发现自己做了傻事,因为明刻杯的重量仅及他的原杯的五分之一。但他并不后悔,他说:“收藏无悔,即使买了假货也不后悔。”(中证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