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寿险营销走到现在,国和好像都已经非常清楚增员对于一个团队的稳定意味着什么。然而在增员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把握一些原则。至少我们在增员的过程中存在着如下误区:
误区一:注重招募,淡化甄选
组织对于寿险团队十分重要,再有力的主管如果没有人只能是唱空城计。于是寿险公司大规模扩张,各家公司之间,公司内部各个团队之间都展开了增员大战。你出动几个主管我出动全部战士,全面增员,人人晋升,个个定着,组织纯增成为了各个营业部的口号。首先是人才市场乱了,再者说真的人人都适合做主管吗?招来了几个人只要达到正式业务员的标准就能晋升,首先公司考核一个主管的标准未免是否有点太单一了吧。这样用人数对记起来的主管不扎实,团队也无法形成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之所以会有人海战术,之所以产生拧毛巾的概念,都是因为我们过分强调人数的结果。实际上寿险公司需要的是人力,不是person,people是manpower,但是很大程度上我们忽略了这个甄选环节。我有一次上班坐公共汽车真是听到了一个大姐这样对其小孩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否则的话就会像邻居那个阿姨,长大了让你去卖保险。我们不会因为别人说了一句话而讨厌或离开这个行业,但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为什么别人会这样和孩子讲话。
误区二:注重增人,淡化育成
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数字,某家公司年初3000人,年末就6000人了,中间还有1500人离司,算一下到底纯增多少人呢?听说几家公司2002年的增员计划都已经出来了,差不多都要发展几万人。有时我想,我们应付所谓的WTO,应付洋保险,好像就只有这么一招了。反正中国人多,搞他个几万人。这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在增员会议上讲的。这话听起来多少让人感觉有点坐不住。
我们只追求人员的数量了,至于质量,至于人员进来后的教育训练的跟进,主管的有效辅导,衔接教育的提升等,做得就远远不够了。第一那么多人大进大出还没来得及跟进和辅导,二来公司也没有那么大的力度。注重增员,淡化育成,无疑使绝大部分新人在这个行业里自生自灭。即使一个新人成长起来,由于前期缺乏主管的辅导和公司的培育,对于团队、对于公司、对于主管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团队中自然就不会有好的氛围了。
误区三:注重结果,淡化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太注重追求速度了,太注重追求表面文章了。即使在我们团队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每个月发出好多增员奖金,可是我从来没见过被增的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拥有工号的人数是上来了,可人均保费、出单率、达成率等一系列相关指标都下来了。
因此说不能为了数量而不择手段地挖人,更不能为了那点增员奖金就把亲戚朋友全都找来凑数,千方百计地挖空心思地找同业恐怕就更不可取,人才市场也不要保险公司人满为患。保险人,我们不能再自己过河自己拆桥了。
误区四:注重灵感 淡化规划
经常看到有团队有公司不断地推陈出新,好的创意和灵感不断地闪现,这种智慧的火花寿险公司当然需要。但是无论在增员方面还是在其他层面,我们更需要有系统的东西。比如培训,比如激励,比如推动,因为点子只能是阿司匹林式的,解决一时或小问题。一个团队的成长需要有系统的规划,特别是增员这个环节。如何做到组织增员与业绩目标同步进行呢?这就需要长期的战略的规划了。至于如何规划,那不是今天要谈的课题。
我们经常讲一句话,说未来的世界不是大打小,而是快打慢。在这样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我们尤其追求的是速度,但也一定要注意把握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速度越快离目标越远,那就成了南辕北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