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回复: 0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4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的两个方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成果的需要”,分别表述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其含义也是真实性、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是相互影响的。真实性是相关性的保证,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作出正确决策;同时,相关性也影响真实性的标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是否真实还取决于对会计信息允许包括误差的程度,允许误差的程度则决定于这种误差不致降低信息的有用价值、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因此会计信息是否失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样的经济业务由于会计需求不同需要和反映方法的不同,会形成不同会计信息,因此,不能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需要的会计信息,在特定的情况下,会被判断为失真。比如在执行新的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前,同时有A股和外资股的上市公司(B、H股)境内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结果就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就是境内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不同和境内外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对于境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境内的审计报告所披露的税后利润等会计信息是失真的,因为在利润分配时是按照境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确认后的税后利润进行分配的。

    由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是与相关性紧密联系的,如果简单的将会计信息失真定义为“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客观经济活动不吻合”显然是抽象的,不利于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研究和判断,也不利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那么,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是什么?

    从影响会计信息形成的因素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计人员、会计方法、经济活动。其中,经济活动是会计信息反映的对象,作为一项客观存在,不应该作为讨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方面,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经营活动以达到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假帐真做”,最常见的就是为了操纵利润而制造关系交易。

    首先,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首要标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信息相关性紧密联系的。在不能满足相关性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怀疑。会计信息的相关应该是普遍相关而不是个别相关,因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经营管理者、银行及其他债权人、公司员工等,每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角度不一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就不一样,而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观点,信息是有成本的,会计信息也不例外,因此会计信息无法按照每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只能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提供会计信息。那么,公认的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制度等)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公认的会计准则是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能接受的、假如揭示客观经济活动特征的会计科学,因此会计信息的产生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成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标准。但是,会计科学是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发展而发展的,如电脑技术和信息手段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会计准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会计准则发展跟不上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能是失真的。因此,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作为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标准的前提是:公认会计准则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其次,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一般来说需要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一方面与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可比,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前后各期的会计信息可比。因此,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也显得非常重要。就目前的对外财务报告来说,一般是采用对比式会计报表,如果前后两期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那么所提供的对比式会计报表就无法进行比较,虽然可能两期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符合会计准则的,但是所提供的对比式会计报表由于不具有可比性,这种情况也可能被判断为失真的会计信息。如,1999年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计提“四项准备”,即对应收款项提取坏帐准备,对存货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对短期投资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短期投资提取减值准备,同时要求进行追溯调整。如果不进行追溯调整的话,提取四项准备将影响当期利润,造成1999年度利润锐减,而这种利润的锐减不能真实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再次,会计信息是否公允。由于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搜集加工形成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带有主观偏见和有意误差,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就是通常所说的“造假帐”。如前所述,由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可允许是误差程度,因此“是否公允”同样也是指在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在公认会计准则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在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遵循了一贯性原则的会计信息就是真实的。

    因此,我们认为衡量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的标准是:符合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在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遵循了一贯性原则。同时符合上述标准的会计信息就是真实的,反之,则是会计信息失真。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6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