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回复: 0

债市井喷 保险受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6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虽然中国保监会尚未公开有关投资收益情况,但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投资人士的预测显示,2005年保险业在债市上的收益全线飘红,全行业债券投资收益率在4%-5%之间。

    债市助险资转型
    2004年末,保险业一年一度的投资联席会议上,众险企投资部门的负责人把2005年的投资重点齐齐地指向了债券市场。

    2004年底到2005年初的数月间,保险业开始囤积不同种类、不同收益的债券,然后静候银行资金的入场。与此同时,受CPI指数的逐步回落及物价稳步下降所带来的良好影响,债券市场开始回暖,呈现出盘整上涨格局。

    该经理称:“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债券收益三大来源的利息收入、价差收入和代理收入中,价差收入的空间明显高于利息收入。再加上由于出手较早而获得的较多短期持有债券成了保险业手中重要的筹码,而出售这些债券的同时,保险业在首轮债券争夺战中告捷。”

    自2005年5月24日央行发布《企业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后,市场上不可遏止的掀起了短期融资券发行热潮。时隔3个月后,保监会颁布了《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短期融资券三个新品种的投资政策。

    企业债成热点
    时间进入2005年8月至11月,受7月份CPI指数的反弹影响,国债进入横盘整理格局。

    为了保持收益率不会掉下来,众险商转而瞄向企业债。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两家公司负责投资部门的高管更纷纷公开表示看好企业债。

    恰逢其时,前述《办法》的出台又给业界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以担保和评级为依据,实行投资比例弹性控制,高风险低比例,低风险高比例,同时对大公司重点管控单只比例,小公司则实行总比例控制,最高投资上限从20%提高到30%。

    “这种方式的一大优势是,帮助小公司打通渠道。”一位刚刚转会新公司的投资人士告诉记者,新公司由于资金量有限,与发行主体的过往合作少,因此经常是“拿着钱买不着债”,而对大公司实行单只比例限制后,至少在资源配置上减轻了业内的相互竞争。

    2005年保资的债券高收益不少是通过价差收入、兑现浮盈获得的,短期套利的意味加重,随着债券收益率下降,长期持有到期的债券收益率并不乐观,再加上2005年债券指数已经高企,2006年的债券市场充满不确定性,风险不可小觑。这也是前述投资联席会议上传回来的部分信息。

    2005年最后两周,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证券公司可以向股东或其他符合条件的次级债务机构投资者定向借入定期债务,还可以是委托理财债务转成的次级债务,另外,在次级债务存续期间,未经次级债务债权人同意,不得向股东分配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采用“借入”一词,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所谓“发行”。

    《通知》或许可以为保险业深陷在问题券商中的上百亿资金找到一条合理的出路:问题券商发行次级债务,将委托理财的债务转成次级债务,或于存续期满后兑现,或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债转股”,保险公司顺理成章地出任问题券商的股东。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2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