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时间过得真快,那场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让人感觉每天上班都带着些“悲壮”色彩的“非典”都过去两年半了.2003年春夏之际,伊拉克纷飞的战火也吸引不了喜欢关心国际大事的北京人,“非典”来了.
“非典”引发的是保险公司的一场“非典”保险大战.现在从搜索引擎上已经无从考证谁是寿险类首家推出,谁是财险类首家推出,反正细化来看,谁都可能是“第一”.能够按照新闻发出来的稿件,这一点都可以肯定.据不完全统计,那次至少有11家公司推出了相关的专项产品,还有至少3家财险公司.“非典”保险的战争也是硝烟四起,与伊拉克战争遥相呼应.
但令人对“非典”险充满遐思的却是眼下国和谈论最多的禽流感.而且保险公司在禽流感面前的表现与“非典”时期似乎是“昨日重现”.不禁令人感慨良多.
禽流感来了,不仅再次唤醒了民众的风险意识和健康意识,也同时唤醒了保险公司的商业嗅觉.但在这次保险公司的快速行动背后,仍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几个老问题:
第一,保险公司保费的算法.到目前为止,北京尚未发现相关病例,而且也没有更多的对该疾病的统计方面的东西,但保险公司的产品已经出来了,明码标价,让专家看了也觉得迷惑不解.
第二,短线产品引导的一种短线思维.从保险本意上来讲,保险是一种让人从长期来讲感到安心的一种产品.但现在短线产品风行(利润比较高),快餐文化盛行,保险公司也显得有些绷不住了.“别人吃‘快餐’,我怎么就不能?只要赚钱就行.”一种忘记“社会稳定器”之本的现象在不少保险公司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