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武汉 许江川
在目前的会计实务中,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属于管理费用中的一项。但笔者认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目的是让企业在未来能更好地发展,与未来各期的收益密切相关,所以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显然是一项资本性支出。资本性的支出,必然又形成一项长期资产,因而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就是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成果,是一项无形资产。对于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核算,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成果,不管是否成功,都应作为无形资产中的专有技术处理。理由如下:
第一,有利于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与开发支出是资本性支出,具有明显的后效性。在研究与开发经费投人后,其效果要经过数年才能体现出来。由于现代企业中管理者的任期并不是永久性的,如果把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作为管理费用核算,该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本期利润的下降。管理者不愿因为业绩下降而引起投资者的不满,也不想看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于是就减少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这样,短期利润的数字可能比较好看,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如果把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增加额,就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
第二,能消除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从理论上说,研究与开发支出应该按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但是考虑到重要性原则,如果研究与开发支出较少,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实践上可以把它作为管理费用处理。但是,当研究与开发支出愈来愈多、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管理上对这方面的信息要求更详细时,就必须把研究与开发活动成果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第三,能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人们目前已充分认识到知识对经济的巨大作用,企业家也纷纷加大了研究与开发的投人。因此,把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看作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期间费用,将有助于改变人们的观念。
第四,有助于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从近年来美国、香港、中国等地的股票市场看,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他各类股票的市盈率,这说明"科技含量"已成为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如果把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核算,能便财务报表中资产、费用、利润等数据更好地说明企业价值的大小,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应计算资本消耗。
我国目前只是按原价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而没有以重置成本为基础,且考虑资产价格的变动来计算资本消耗。例如,一台1万元的微机可用10年,期末无残值,使用五年后该微机的市场价已降到0.5万元,按折旧计算:累计折旧为0.5万元,账面净值为0.5万元;若按资本消耗计算:五成新的微机只值0.25万元,累计资本消耗为1-0.25=0.75万元。计算折旧,主要考虑的是机器设备的有形磨损和物理性能的降低;而用现价计算的资本消耗,既考虑了有形磨损,也考虑了精神磨损(因技术落后而降价心和通货膨胀(紧缩)的因素。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没有有形磨损和物理性能降低的问题,只有精神磨损和通货膨胀对其价值大小的影响,因此更应该计算无形资产消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