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1|回复: 0

收付记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0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被我国预算会计长期使用。收付记账法,按其记账主体的不同,分为资金收付记账法、财产收付记账法和现金收付记账法。

    资金收付记账法以预算资金的活动能力为记账主体,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我国从1966年开始在全国预算单位许和过种记账方法。其要点是:

    (1)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对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都以资金的收付决定记账方向。收入资金收入、预算支出的含义相一致。

    (2)财户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资金来源类账户反映资金的来源渠道,资金运用类账户反映资金的去向,资金结存类账户反映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余存情况。

    (3)记账规则为“同收、同付、有收有付”。即资金来源类或资金运用类账户和资金结存类账户发生对应关系,引起资金结存增加或减少时,要同时记收同时记付,同收或同付金额相等;资金来源类账户和资金运用类账户或同类各账户之间发生对应关系,不涉及及资金结存增减变化时,要分别记收和付,收付金额相等。

    (4)试算平衡方法为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处平衡。发生额平衡公式为:

    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账户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账户付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账户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账户付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平衡公式为:
    资金来源类账户收方余额合计-资金运用类账户付方余额合计=资金结存类账户收方余额合计。

    财产收付记账法以针物的活动作为记账的主体,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又称“钱物收付记账法”。这种记账方法是在我国传统的收付记账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复式记账的优点改进而来的一种记账方法。其要点是:

    (1)以“收”、“付”为记账符号,对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都以钱物的收付决定记账方向。对于结存类账户,从钱物的角度看,“收”、“付”符号与其文字含义一致,即收进钱物记收,付出钱物记付。而对于收入类和付出类账户来说,它们的收和付则是表示钱物收入的来源和付出的去向。

    (2)账户设置按具体经济内容分为收入、付出和结存三大类。结存类账户亦称主体账户,收入类和付出类账户统称分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反映各种收来源;付出类账户反映各种付出的去向;结存类账户反映钱物的收入、付出及其结存情况。

    (3)记账规则为“同收、同付,有收有付”即主体账户(结存账户)和分类账户(收、付、账户)发生对庆关系时,要同时记收或同时记付,同收或同付金额相等;主体账户内部或分类账户内部发生对应关系时,要分别记有收有付,收付金额相等。

    (4)试算平衡方法分为发生额平衡和余额平衡。发生额平衡公式为:

    收入类、付出类账户发生额合计-收入、付出类账户付方发生额合计=结存类账户收方发生额合计=结存类账户收方发生额合计-结存类账户付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平衡公式为:
    收入类、付出类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收入类、付出类账户付方发生额合计=结存类账户收方发生额合计-结存类账户付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平衡公式为:
    收入类、付出类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收入类、付出类账户付方余额合计=结存类账户收方余额合计

    现金收付记账法以现金为记账主体,对一切经济业务按复式记账原理,高置账户体系,进行财务处理的一种记账方法。其要点是:(1)账户设置分为三大类,即资金来源类账户、资金占用类账户、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共同类账户。(2)以“收”、“付”为记账符号,每个账户都设“收方”和“付方”,用来记录反映资金的收付变动情况。凡资金来源增加、资金占用减少记收方;资金来源减少、资金占用增加记付方。(3)记账规则。有“收必有付,有付必有收,收付必相等”。每笔经济业务,或者转账业务,都要同时记收、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收付双方金额必须相等。(4)试算平衡方法分为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发生额平衡公式为: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9 19: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