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7|回复: 0

2014年教师资格《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卷(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5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骨的发育方式包括(  )。
A.膜内生骨和骨内成骨   
B.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
C.骨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D.软骨膜内成骨和软骨膜外生骨
2.关于肺活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B.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C.最大吸气量后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D.等于深吸气量
3.两手侧平举慢慢放下时,三角肌(  )。
A.在拉长状态下做支撑工作   
B.在远固定情况下做退让工作
C.在近固定情况下做退让工作   
D.在近固定情况下做克制工作
4.人体运动后,副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加强表现为(    )。
A.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减慢   
B.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快
C.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加快
D.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减慢
5.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收缩力量大、抗疲劳能力强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   
D.收缩力量小、抗疲劳能力低
6.骨骼肌细胞与心室肌细胞不都具有(    )。
A.兴奋性   
B.自律性
C.传导性   
D.收缩性
7.下列哪种物质浓度的增设最易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    )
A.血脂浓度   
B.血中氨基酸浓度
C.血中生长激素浓度   
D.血糖浓度
8.采用强度较低而持续时间长的练习主要发展(    )。
A.力量素质   
B.速度素质
C.有氧耐力   
D.无氧耐力
9.下列三种物质在肾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
A.糖类、蛋白质、脂肪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脂肪、糖类、蛋白质   
D.蛋白质、脂肪、糖类
10.有训练者在完成动力性定量负荷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特点是(    )。
A.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适量下降或不变
C.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   
D.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不变
11.下列关于右心房的结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有上下腔静脉的开口   
B.借卵圆窝与左心房通
C.有一个肺静脉人口
D.与右心室被室间隔分割
12.骨骼肌细胞的兴奋——缩偶联的关键因素是(    )。
A.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细胞内部   
B.原肌球蛋白分子构型发生改变
C.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池钙离子释放   
D.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的结合
13.在掷标枪的引枪阶段,使脊柱扭转的原动肌是(    )。
A.同侧腹外斜肌与对侧腹内肌   
B.同侧腹直肌和对侧腹外斜肌
C.同侧腹内斜肌和对侧腹外斜肌   
D.同侧腹直肌和对侧腹横肌
14.持哑铃弯臂上举的慢速下降阶段,肱肌所做的工作是(    )。
A.克制工作   
B.退让工作
C.支持工作   
D.加固工作
15.关于副交感神经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侧角
B.神经节位于脊柱旁和前方
C.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骶部
D.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16.运动时引起血液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    )。
A.二氧化碳的分压降低   
B.温度降低
C.pH值升高   
D.二氧化碳的分压升高
17.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
A.先练习大肌群,后练习小肌群
B.先练习小机群,后练习大肌群
C.大小肌群训练可不分先后
D.小肌群和大肌群交替练习
18.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是(    )。
A.心脏的泵血功能   
B.肺通气功能
C.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D.肌肉收缩能力
19.关于动脉血压变化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心排出血量增加,则血压下降
B.血黏度增加,则血压下降
C.血量减少,则血压上升
D.小动脉收缩,则血压上升
20.骨骼肌剧烈运动时,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变化情况是(    )。
A.CP含量变化不大   
B.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C.CP的生成显著减少
D.ATP含量迅速下降
21.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在(    )。
A.收缩力量大而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能力低
C.收缩力量小而不持久   
D.收缩速度慢,兴奋阈低
22.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流量充盈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液依赖引力而回流   
B.心房收缩
C.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D.骨骼肌挤压作用
23.比赛前运动员出现赛前紧张的生理机制是(    )。
A.条件反射   
B.压力感受性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化学感受性反射
24.肘关节受伤后用绷带包扎,应选用(  )。
A.环形包扎   
B.螺旋形包扎
C.反折形包扎   
D.“8”字形包扎
25.用于急性闭合性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是(    )。
A.冷敷法   
B.按摩法
C.热敷法
D.红外线法
26.某运动员在出现肉眼血尿时,应该(  )。
A.采用小强度训练   
B.停止训练
C.继续大强度训练   
D.住院治疗
27.长时间耐力运动引起机体肝糖原储备下降,此时维持血糖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
A.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B.脂肪酸转变为糖
C.生糖氨基酸转变为糖   
D.乳酸、丙酮酸、甘油等的糖异生
28.10秒内的大强度运动,机体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    )。
A.无氧酵解能系统   
B.磷酸原系统
C.有氧氧化系统   
D.糖酵解系统
29.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创始人是(    )。
A.卢梭   
B.顾拜旦
C.巴班斯基   
D.皮亚杰
30.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内在乐趣”来源于(    )。
A.和谐的师生关系   
B.游戏化的教材
C.降低教材难度   
D.教材本身的特性
31.依据运动情境因素,属于开放式的运动技能是(    )。
A.游戏   
B.篮球
C.体操   
D.田径
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的是(    )。
A.探究式   
B.合作式
C.自主式   
D.灌输式
33.运动过程中,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属于(    )。
A.运动表象   
B.运动迁移
C.运动焦虑   
D.运动错觉
34.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指(    )。
A.国家办体育   
B.社会办体育
C.企业办体育   
D.学校办体育
35.依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师的发展   
B.运动项目
C.学生发展   
D.运动成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36.简述关节韧带损伤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37.简述体育教师应如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38.简述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39.初一(8)班,学生30人。场地:教室。
教学内容:针对自身情况制定运动处方。包括:(1)教师布置本课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操作;(2)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定;(3)将上述内容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处方;(4)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相互陈述自己制定的运动处方,并相互提出修改意见;(5)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6)教师进行总结。
问题:
(1)分析本节课教学的目的。(6分)
(2)简述本节课程教学的注意事项。(9分)
40.初二(5)班男生28人,篮球场2块,篮球l4个。
教学内容: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1)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熟悉球性练习;(2)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教师强调动作重点:投篮时的手形手法,难点:跳起投篮的时机;(3)学生分组练习:原地投篮练习10次;(4)上一步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次;(5)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 次;(6)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请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展示,教师讲评;(7)素质练习,蹲起跳20次三组,俯卧撑20次两组;(8)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跳投篮10次),宣布下课,收器材。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案例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9分)
(2)指出该案例教学步骤中存在的不足。(6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根据提供的条件为运动技能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初三(2)班,学生20人。
教学内容:接力跑技术,新授课。
教学条件:操场1块,接力棒若干,标志物若干。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通过两种形式成骨,一为膜内成骨,另一为软骨内成骨。
2.D[解析]略。
3.C [解析]两手侧平举慢慢放下时,三角肌在近固定情况下做退让工作。此时工作条件是近固定状态。退让工作是指肌肉在紧张状态中逐渐被外力拉长的工作。由于退让工作时,肌肉的动点、定点彼此分离,故又称离心工作。
4.D[解析]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大部分内脏器官中共存,且作用相反,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也会有此消彼长。人体在处于紧张、焦虑和亢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是兴奋的,
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比后,副交感神经开始兴奋,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恢复人的正常状态。
5.C [解析]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但收缩不能持久、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速度慢,张力小,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6.B[解析]骨骼肌细胞与心室肌细胞不都具有自律性。
7.D[解析]血浆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8.C[解析]持续训练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停歇地进行训练方法,主要
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9.A[解析]糖从胃内排空需要2~3小时,蛋白质从胃内排空需要4—5小时,脂肪从胃内排空最慢,需要7—8小时。因此,这三种物质在肾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糖类、蛋白
质、脂肪。
10.B[解析]略。
11.A [解析]右心房有三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即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右心房通过上、下腔静脉口,接纳全身静脉血液的回流,还有一个小的冠状窦口,是心脏本身心壁静脉血回流口。出口即右房室口,右心房借助其通向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
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
12.C[解析]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一收缩偶联。目前认为,它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质网(即纵管系统)对Ca2+的释放和再聚积。兴奋一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偶联因子是Ca2+
13.C[解析]在掷标枪的引枪阶段,使脊柱扭转的原动肌是同侧腹内斜肌和对侧腹外斜肌。
14.A[解析]肌肉收缩克服阻力,使运动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叫做克制工作。持哑铃弯臂上举的慢速下降阶段,肱肌所做的工作是克制工作。
15.C[解析]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一般内脏运动核和脊髓骶部的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
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
16.D[解析]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POz)值为横坐
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称为氧解离曲线,或简称氧离曲线。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PC0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以及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的增多,都使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O2。反之,血液PC02下降、pH值升高、体温降低和2,3-DPG的减少,使Hb对O2的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O2
17.A[解析]力量训练是由多种力量练习组成的,而练习的顺序可以直接影响训练的
效果。一般情况下,在一次力量训练课当中,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力量训练的强度、运动量和训练频率应符合训练计划的要求。在年度周期计划中,力量性运动项目准备期的力量训练量较大,训练强度较低,以刺激肌肉体积增加;而在随后的力量训练期和比赛期力量训练量减小,训练强度增大,以提高肌肉力量或者爆发力。
18.C[解析]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是身体各组织细胞(主要是肌细胞)摄取与利用氧的能力(包括肌纤维类型.毛细血管分布和线粒体的数量、体积等)。
19.D[解析]略。
20.D[解析]略。
21.D[解析]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收缩不能持久、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速度慢,张力小,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22.C[解析]心室充盈期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其中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都是由于心室的抽吸作用,心房收缩期是心房的收缩使得血液流入心室,心房收缩可使得心室充盈量再增加l0%  30%。
23.A[解析]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的。下意识动作是条件反射的延伸,比赛前运动员出现赛前紧张是下意识的动作,属于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
24.D [解析]环形包扎法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8”字形包扎法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
25.A [解析]用于急性闭合性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是伤后即刻冷敷、加压包扎、患肢抬高、适当制动。还可使用止痛药物或点穴、针刺治疗。
26.B[解析]运动性血尿指健康人在居1j烈运动后骤然出现的一次性血尿。它与运动强度过大、运动量增加过快、身体机能情况下降关系密切。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者,血尿后l2天内,应中止训练,充分休息,并进行药物治疗(可用止血剂、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2等)。
27.A[解析]略。
28.B[解析]尽管机体的磷酸肌酸储备很少,但是它可以马上调动起来,所以大强度、具爆发性的运动开始时(7—8秒左右),主要是磷酸原系统提供能量;同时,糖酵解系统也启动起来,它可以提供2分钟之内的大强度运动;如果机体继续维持大强度的运动,糖酵解能量供应也跟不上,机体就因为能量供应不上而运动能力下降了。
29.A [解析]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是卢梭提出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教育理论,又称“自然教育”,源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卢梭从性善论出发,认为人秉有天赋的自由、理性和良心,顺性发展就可以自然从善,成为善良的人,还突出强调了体育在培养一名优秀人才中的首要作用,认为健康强壮的身体是更好地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
30.B[解析]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
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内在乐趣”来源于游戏化的教材。
31.A [解析]封闭式运动技能与开放式运动技能是美国的波尔顿l957年据出的。封闭式的运动技能在进行时,外部情境在本质上是始终如一的,因此动作也始终如一。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运动技能是靠内部的本体感受器所介入的反馈来调节的。例如,体操、游泳、
跳远、投掷项目、篮球的罚球等均为封闭式动作技能。开放式运动技能通常在进行时,外部情境是不断变化的。在完成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判断外界变化着的情境(包括剐人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控制自己的动作,使之相应地有所变化。例如,打乒乓球、排球、网球以及足球的防守等均为开放式动作技能。
32.D[解析]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有效学习,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33.A[解析]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
34.A[解析]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体育上,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35.C[解析]略。
二、简答题
36.[参考答案]原因:锻炼中由于外力使关节活动超出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这称作关节韧带损伤。最容易发生关节韧带损伤的部位在膝关节、手指关节和踝关节。
症状:关节韧带损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
处理方法:先冷敷包扎,24—36小时之后热敷按摩,如关节损伤较为严重,应送往医院进行缝合处理。
37.[参考答案]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6)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38.[参考答案]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与课程目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新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体育课程倡导的学习评价注重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做到“长其善而救其失”。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在体能、技能、兴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体育课程强调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尤其要关注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较为低下的学生,注意保护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时既强调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外部评价,也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等等,从而实现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又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了解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尤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体育分数和名次的竞争,强化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三、案例分析题
39.[参考答案](1)本节课教学是指导学生可以针对自身情况制定运动处方,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使他们对自己的体育锻炼更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在以后的体育课及生活中可以掌握更合理、科学的运动方法。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状况。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也会更容易实现。
(2)本节课程教学是针对自身开发运动处方的过程,需要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及自身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或解惑者的角色,要保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得以解决。本节课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达到教师教、学生学、因材施教的目的。
40.[参考答案](1)该案例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原因:该案例教学属于灌输式教育。
首先,该教学使学生失去了批判意识,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而不能成为篮球教学中的主体改造者。其次,该教学抑制了学生对篮球教学的创造力,把学生的创造力降到最低甚至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无法形成对篮球的个人见解。
再次,该教学导致了篮球教学的“非人性化”,把学生变成了机器。学生们根本不可能掌握篮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最后,该教学的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因材施教,教学环节没有做到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
(2)①该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该教学的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因材施教,无法提高每一名学生的篮球水平。
③该教师也没有安排互动教学环节,无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四、教学设计题
41.[参考答案]
③该教师也没有安排互动教学环节,无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1 21: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