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医院所有的经营决策都必须以医院财务核算为依据,都必须依赖准确的会计数据、前瞻的财务预测和周密的财务分析;在经营决策实施过程更离不开财务部门合理的财务控制;而且,还需要用财务分析指标去评估其经营成果。因此,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是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强化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是根据医院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资金状况,对重点建设、发展的项目,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优先,对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要进行调整,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编制预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合理安排支出。因此,财务部门要根据年度预算经费的额度层层分解下达、逐级执行把关。预算内经费支出仍然要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权限根据额度的大小,通过分级授权控制。预算外经费支出和追加预算必须由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职能部门论证,由医院行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要建立考核、报告制度,由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分级预算执行情况按季考核,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根据进度进行中期、末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向预算执行部门通报。预算年度结束,财务部门必须向职代会提交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揭示非常事项及不可控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
——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源利用率
体制改革促使医院的管理模式从“政策依赖型”转向“市场导向型”。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才能提高医院竞争力,占有医疗市场份额。成本核算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包括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规范核算的收入、费用项目,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营运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消耗等实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拓宽融资渠道,引入资金管理
目前,国家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偿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国家对医院的差额补助已经名存实亡。如何筹措资金支持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融资管理包括融资项目的经济指标预测、可行性论证、决策等管理,其主要内容是规范融资程序和方法,提高融资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尽量减少融资决策失误。争取银行贷款是当前医院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国务院三部委《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允许卫生机构“对技术含量较高,资金回收能力较强的项目,试行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等办法”。可见国家鼓励医院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来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融资租赁是医院筹资的另一途径,融资租赁主要用于设备融资,医院经过预测病人来源、资金回报等有关指标,经论证属可行性项目时,由设备出租人融通资金引进设备租给医院使用,这种方式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产权制度的变革是医院融资的又一途径,合资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股份制等形式的产生,外部资金的注入不但增强了医院的实力,更重要的是给医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拓展医院财务管理的新领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由于其政府公益性事业性质的限制,各项经济活动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分析时,要考虑医院自身的经济运行情况,综合考虑和反映相关部门的经济信息,掌握商业会计、工业会计、市场营销等经济理论,引进相关行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以拓宽医院财务管理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