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必然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就有不少同行对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诸如: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在众多的观点中,笔者认为还是以“股东财富五大化”的提法较为准确。
所谓“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是指企业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合法的经营,使企业的净资产不断增值,使企业所有者的财富达到最大的程度,使每股收益最大。这个目标,既是经营者想要达到的目标,更是投资者所期望的目标。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应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首选目标。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首选目标
按照现代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或者说是一种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由经营者全权负责处理,但经营者必须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谋求利益。那么股东的利益是什么呢?无非是提高投资收益,增加股东财富,实现权益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如果企业实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这不仅会给投资者和经营者带来利益,而且对国家、对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都会带来较大的利益。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无疑是实现国民的共同富裕,“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与整个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是不相矛盾的;因为一旦股东财富扩大了,获利的不仅仅是股东,国家也可以税收来积累更大的财富。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也势在必行。为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广大职工自愿参股,使广大职工自愿地成为企业的股东,拥有一定的股权,或者说是真正成为本企业的主人。这样就把企业的成败与职工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大地改善了经营者与普通职工之间的关系,使彼此之间真正做到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这不仅能为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而且还能给企业职工带来较大的利益。
有人认为,企业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会影响消费者的利益,认为两者是呈反比例关系的。其实不然,因为这里所说的“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在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维护国家和消征者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一般来说,超越法律规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做法只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暂时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终企业必将吞下自己酿下的失败的苦果。
因此,如果企业实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那么无论是对于投资者和经营者来说,还是对于国家、对于企业职工和对于消费者来说,都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二、必须采取有软措施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除了上面所说的必须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之外,还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有效的措施,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一,以人为本,建立一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队伍。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趋势。因为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是由人操作和管理的,其效果如何也就是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企业财务管理若要达标,就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地进行,这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管好用好资金。资源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说资源制约着企业经营,但这并不等于说,资源越多,企业经营就会越好。这就涉及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作为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企业的发展趋势,合理优化配置企业有限的资源,管好、用好资金,尽力做到既满足企业经营的正常需要,又合理地、节约地使用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第三,建立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监督。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是相当难对付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对待,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监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财务管理人员既要懂法,更要会用法;既要掌握政策,更要用足政策;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纠正经营偏差的自控措施,严格防范偏离依法经营事件的发生。如果一旦发生偏差,必须依法及时纠正,避免造成股东财富的流失。
第四,建立预警系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众所周知,利益与风险是呈正比例关系的。随着利益的上升,相对而言,风险也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增加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重大的财务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反复进材可材性的论证,既要考虑收益,更要考虑风险,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测评风险出现的概率,协助企业决策部门作出科学的经营决策。
三、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怕“唯财是举”的思想倾向。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二十年了,但在某种场合,仍然有“左”的思潮在作怪。在改革开放以前,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唯财是举”曾经作为资本主义的经营思想加以彻底的批判。但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至于同国家、其他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依法经营、平等竞争的方法加以解决。所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要是合法的事,就可以干,用不着死钻“姓社还是姓资”这个死胡同,如果企业死钻这个牛角尖,那么“股东财富最大化”只能作为空想罢了。
第二,要注意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在现代企业中,往往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由于企业经营者所享受的经济利益明显低于投资者(主要指国家投资)所享受的经济利益,这样一来,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就不大,他们不愿意为投资者冒风险,认为所追求财富的多少与自己的利益关系不大,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培养现代企业家阶层,并对他们采取比较实际的、灵活宽松的管理方式,使他们的经济利益与企业投资者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要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只有这样,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才能顺利地进行。
第三,要注意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倾向。企业在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切忌采用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来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因为采取这种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确实能增加企业股东的财富,但这种财富不是源远流长的利益,往往是通过“竭泽而渔”的方法获取不正当利益,这种“利益”不仅时间不长,而且还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后遗症,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祸根。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一定要在合法、守法、依法的前提下,切实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从而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也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只有正确认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内涵,处理好与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关系,才能使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获得圆满的成功。 |
|